新冠小高峰,是對症用藥or選抗病毒藥?

近期全國及廣東省新冠感染數現擡頭趨勢。

中國疾控中心5月8日發佈的監測數據顯示,監測期內(3月31日-5月4日)急診流感樣病例中新冠陽性率由7.5%升至16.2%,住院病例陽性率由3.3%升至6.3%,新冠病毒已成門急診就診量首位病原體。廣東疾控局最新報告顯示,4月全省新冠感染髮病數達23188例,較3月(3548例)環比增幅超五倍。

針對公衆關心的用藥、就醫及中高考家庭防護問題,5月15日南都記者採訪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教授。

新冠陽性率攀升但重症率低

“當前發熱門診病例總數未明顯增加,儘管新冠陽性佔比翻倍,但住院重症患者極少,目前醫院感染ICU暫無危重症病例”,蔡衛平認爲,距離去年7-8月疫情高峰已過10個月,人羣抗體水平下降,夏季前出現小高峰屬正常現象。

5月12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公佈2025年4月全省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乙類傳染病中,報告發病數居首位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較3月份增幅明顯,流行性感冒發病數則有所回落。

彭劼教授用具體數據佐證了這一趨勢。“從我院門診監測數據來看,3月份新冠陽性檢出率約爲7%-8%,4月份升至15%左右,5月份進一步上升到20%-30%。雖然就診總人數變化不大,但新冠陽性患者的絕對數量確實在增加,這與疾控部門公佈的監測結果高度一致。”彭劼說。

蔡衛平特別提醒,新冠病毒的季節性特徵已經不像疫情初期那樣明顯。即使在炎熱的三伏天,也可能出現局部小高峰。因此,全年保持適當的防護意識很有必要。“若出現發熱、咽痛、全身痠痛等症狀,建議先自測新冠抗原,陽性儘早服用抗新冠藥物,陰性可考慮抗流感治療。”

對症治療or抗病毒治療?

感染新冠病毒後如何用藥?是對症用藥,還是直接選擇抗病毒藥物?針對公衆最關心的用藥問題,彭劼給出了專業建議。

他強調,確診新冠後儘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奈瑪特韋/利托那韋等),可顯著縮短病程。“抗病毒藥物在感染早期使用效果最佳,能有效抑制病毒複製,縮短病程,降低重症風險。從臨牀觀察來看,它的副作用較小,安全性良好。”

若未能及時就醫,可臨時服用退燒、止痛藥物減輕不適。針對公衆關心的“特效藥好不好開”的問題,彭劼表示,目前各級醫療機構都配備了足夠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確診患者憑醫生處方可以順利獲取。

如何健康備戰中高考?

這些防疫要點請牢記

十年磨一劍,今朝試鋒芒。2025年中高考即將拉開帷幕,學子們也將進入最爲關鍵的衝刺階段。如何保障考生健康成爲衆多家庭關注的焦點。對此,兩位專家爲考生健康防護支招:避免到人羣密集場所,日常注意戴口罩、勤洗手、保證睡眠和營養,學習場所多通風。

如出現發熱等不適症狀及時就醫,確診後需遵醫囑用藥,同時保持良好心態和規律作息、均衡飲食,以最佳狀態迎接考試。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當前呼吸道傳染病疫情總體處於較低水平,托幼機構、學校等人羣聚集場所存在發生聚集性疫情的風險,應做好呼吸道傳染病的防範。建議公衆採取以下防護措施:

(1)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衛生,避免用不潔淨的手觸摸眼、鼻、口,以減少病原體傳播風險。

(2)倡導健康生活方式: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休息,增強身體免疫力。出現發熱、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狀時,與人接觸要佩戴口罩,保持室內良好通風;根據需要及時就醫。

(3)科學佩戴口罩:在就醫過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羣密集場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飛機、火車、地鐵等)時建議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減少感染風險。

(4)積極主動接種疫苗:免疫力較弱人羣(如孕婦、低齡兒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應根據疫苗接種指引接種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相關疫苗。

採寫:南都記者 楊麗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