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橋校車文山隧道翻覆 運安會揭「超速、隧道磨損」成主因

▲康橋國際學校校車去年3月11日晚間在臺北市文山隧道內翻車,造成2人重傷及22人輕傷。(圖/記者黃宥寧翻攝)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康橋國際學校校車去年3月11日晚間在臺北市文山隧道內翻車,造成2人重傷及22人輕傷。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今公佈調查報告指出,事故主因爲車輛進入隧道後超速,及隧道鋪面層因長期摩擦造成「磨光」損壞,導致車身失控撞上隧道壁面,共提出10項改善建議。

運安會調查發現,事故車輛(龍萊交通企業有限公司遊覽車)進入文山隧道後持續加速超過速限,事故駕駛員感受到車尾晃動後,在抗滑能力低且溼滑的路面上使用主煞車及排氣煞車減速,並在6秒內進行4次轉向操作,且車輛轉向角度逐次增大,致車身以不穩定姿態失控撞上隧道壁面而翻覆。

針對與事故相關風險,運安會指出,文山隧道北向中線車道鋪面層因輪荷重長期摩擦造成「磨光」損壞,自2005年通車以來,未曾執行鋪面養護工程,致鋪面抗滑能力降低,可能增加車輛打滑失控的行車風險。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委外廠商巡檢紀錄未註記此現象,且將剛性鋪面的裂縫損壞型態判定爲柔性鋪面的「龜裂」損壞型態。

運安會也說,駕駛員行車前未向所有乘客要求系妥安全帶,至少17名乘客因未系安全帶,於車輛傾覆過程中發生碰撞或相互擠壓造成受傷。事故後,駕駛員未能確認車載學生人數及引導學生逃生至安全處集結,均可能產生二次傷害。

運安會表示,調查發現龍萊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流程缺乏乘客緊急疏散及集結內容,也未納入康橋交通車管理指導手冊的緊急逃生程序,部分學生未參加每學期初的安全逃生演練,導致不熟悉緊急逃生方法。此外,龍萊未如實填列酒測狀況,康橋及監理機關考覈人員均未確實查覈。

運安會建議,龍萊交通企業有限公司應加強訓練駕駛員於溼滑路面正確使用煞車系統;強化並落實駕駛員行車前以影音或標識,以及其他有效方式要求乘客系妥安全帶;修訂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流程與強化乘客緊急逃生程序,並規劃辦理相關教育訓練。

運安會建議,康橋高中應強化學生交通車安全管理機制,如落實駕駛員出勤前酒測管理、體檢與酒測紀錄之文件審覈及保存、學生系妥安全帶等相關機制,並精進意外事件緊急逃生程序與安全逃生演練。

運安會也建議,臺北市政府修訂市區道路養護手冊,並納入剛性鋪面之道路巡檢及養護標準,落實巡檢作業檢核程序。另建議新北市政府督導康橋高中強化並落實有關學生交通車駕駛員行車前酒測管理、安全帶使用、緊急逃生程序與安全逃生演練等。

運安會建議,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研議制定市區道路剛性鋪面抗滑設計及養護機制,供各地方政府道路管養機關維護參考。另建議交通部研訂國道及省道剛性鋪面的抗滑設計及養護管理機制,並供其他各級道路主管機關研訂機制參考。

運安會也建議公路局,協助運輸業者使用妥適的表格進行記錄,並於執行安全考覈時,確保業者符合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9條規定,要求遊覽車駕駛人在行車前應完成酒精測試。另輔導遊覽車業者強化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流程,納入乘客緊急逃生程序,並強化駕駛員相關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