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橋校車翻覆 運安會:超速、路面磨光釀禍

新北康橋國際學校交通車去年3月、5月兩度在北市文山隧道發生車禍,圖爲去年3月自撞隧道壁後翻車橫躺路上。記者翁至成/翻攝

調查報告並建議臺北市政府,將剛性鋪面道路納入巡檢及養護標準、國土署應研議制定市區道路剛性鋪面抗滑設計及養護機制,供各地方政府道路管養機關維護參考。

去年3月11日康橋國際學校交通車,於文山隧道北向2K+370處撞擊隧道壁面後翻覆,造成車上2人重傷、22人輕傷。

運安會經過1年多調查,肇事主因爲車輛進入隧道後超速,在抗滑能力低且溼滑的路面上,駕駛使用主煞車及排氣煞車減速,並在6秒內進行4次轉向操作且車輛轉向角度逐次增大,致失控撞上隧道壁面翻覆。

事故相關風險調查發現,文山隧道北向中線車道鋪面層,因長期摩擦造成「磨光」損壞,且自2005年通車以來,未曾執行鋪面養護工程,致抗滑能力降低,可能增加車輛打滑失控風險。

此外,北市工務局委外廠商巡檢紀錄未註記隧道北向鋪面「磨光」的損壞現象,且將剛性鋪面的裂縫損壞型態判定爲柔性鋪面的「龜裂」損壞型態。

北市新工處表示,國內針對市區道路鋪面尚無相關防滑檢測規範及檢測方式,運安會使用的英式擺錘進行抗滑檢測,屬單點式而非連續式檢測,鋪面防滑檢測無相關規範標準值,無法檢視以英式擺錘檢測鋪面抗滑的合理性。

新工處表示,文山隧道因民衆陳情剛性路面行車舒適度不佳,已更新爲柔性瀝青路面,另考量行車舒適度,北市已無隧道爲剛性鋪面。新工處在去年5月12日已將剛性鋪面的道路巡檢及養護標準,列入道路養護手冊。

對於運安會調查報告,校方表示尊重,近1年執行多項加強交通車管理措施,包括全面安裝數位行車記錄系統,及加強駕駛超速處罰、安全演練等,新北市府也每月稽查。

康橋去年接連發生兩起學生交通車事故,引發社會關注,新北教育局覈定該校國中部114學年度減招1班,校方一度不服提起訴願,但未通過,今年9月國中部招生從330人縮減爲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