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古蜀文明的神靈與崇拜——隨許倬雲《長江小史》解鎖川藏滇(三)
長江上游孕育了古蜀文明,她與中原地區的華夏文明和長江下游的良渚文明並稱爲「上古中國三大文明」(紀錄片《古蜀瑰寶2》)。大約2000年前,佛教和道教在蜀地生根發芽,這裡有許多宗教活動的遺蹟,如岩石和洞穴雕刻,以及由整座山腰雕刻而成的樂山大佛。被譽爲「聖山」的峨眉山和青城山,都曾是佛教和道教的活動中心(《長江小史》)。
「拜水都江堰」的另一半是「問道青城山」。從成都市區出發去都江堰經過青城山,這兩個景點一般會安排在同一天。由於時間有限、天氣炎熱,我們只去了都江堰。其實長江沿線有許多道教聖地,上游的青城山是源頭,傳播到下游還有我家鄉常州的茅山。而江西的龍虎山則是道教最後的據點(《長江小史》)。
峨眉山是佛教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的金頂祥光,即峨眉寶光(佛光),這次也沒有時間去看。不過,提到峨眉山,就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金庸先生《倚天屠龍記》裡的「峨眉派」。剛好旅行前,我看了TVB2001年版《倚天》(電視劇只看過這一版),實在忍不住「吐糟」: 「滅絕師太」真是各種想不開,還要給「接班人」下套,加上「無忌哥哥」又要又不要的,周芷若最後不瘋魔,我都覺得沒道理。而趙敏太美太靈動,她怎樣我都覺得對。
好了,回到古蜀文明,再來看看這一文明的遺址和遺蹟吧。在衆多遺址中,我們選擇了位於廣漢市的三星堆(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2023年7月開放,我們去的時候還算新鮮。老館小很多,已經不對外開放,但是老館的外觀更有特色、更「三星堆」。
三星堆被譽爲「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紀錄片《古蜀瑰寶1》)。1927年當地農民清理水溝時就已經挖出了一些玉器。美國考古學家、人類學家葛維漢認爲那裡一定不簡單,於是1934年他帶領一支考古隊到月亮灣進行挖掘,發現了金、石、陶,拉開了三星堆考古的序幕。可惜由於匪患,這次工作只持續了十天。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考古學家、人類學家馮漢驥又組織了一次挖掘,起到了「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作用。可惜由於政治運動,這次工作又被迫停止,也造成了馮先生一生的遺憾(紀錄片《古蜀瑰寶1》)。1986年,沉睡數千年的三星堆終於「一醒驚天下」,1、2號祭祀坑出土了大量青銅器、象牙、金器等。2019年考古隊又在這兩個祭祀坑附近發現了六個坑。這些考古發現證明了史前蜀地文明的燦爛輝煌。
考古圈有句話:「不來三星堆就不知道自己的想像力有多麼地貧乏」(紀錄片《古蜀瑰寶1》)。確實,館裡只展出了1500多件文物,但是它們已經讓我感受到,自己彷彿是在窺探某個外星球的高級生命——這些寶貝可都是距今5-3千年的人類製造的,它們怎會如此精巧生動,連小孩的玩具都那麼可愛!
與北方黃河流域相比,南方長江流域不僅在自然景觀上有巨大差別,信仰上也是如此。北方偏重「祖先崇拜」,相信祖先的神靈能借助神力影響子孫後代。南方偏重「自然崇拜」,認爲萬物有靈,山川、河流、動物、植物等大自然的每一個部分都有人格化的神靈化身(《長江小史》)。
三星堆出土的物件反映了這種「自然崇拜」。我們看到了代表「日神崇拜」的太陽形器、眼形器、青銅神樹等;代表「山神崇拜」的刻有祭祀山神圖像的玉璋、喇叭座銅頂尊跪坐人像等;看到了代表「蛇崇拜」、「虎崇拜」、「鳥崇拜」等各種動物形象的物件;當然也有代表「祖先崇拜」的立人和人形面具等。
馮漢驥先生認爲,中華文明是多元一體的,這一點在三星堆得到了驗證。三星堆是古蜀文明的遺蹟之一,它有自身的特色,但並非孤立。川西高原的營盤山是古蜀文明的發源地。由於氣候變化,這一地區的先民開始往成都平原遷徙,三星堆是其中一處落腳點。而當三星堆文明走向衰落時,40公里外的金沙又起到了傳承和延續的作用(紀錄片《古蜀瑰寶2、3》)。
古蜀文明整體上也與其它地區的文明不斷碰撞融合。蜀地出土的玉琮將古蜀文明與江浙地區的良渚文明聯繫在了一起。玉璋、陶盉、高柄豆揭示了她與中原二里頭夏文化的淵源。青銅尊、罍又是受中原商文化的影響(紀錄片《古蜀瑰寶3》)。
此外,古蜀文明也有輸出。最遲在商代晚期,蜀文化就傳播到了越南,這裡曾出土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牙璋(紀錄片《古蜀瑰寶3》)。由此看來,中國與越南「同志加兄弟」的關係還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考古依據。(《共飲一江水:隨許倬雲《長江小史》解鎖川藏滇》之三)
(劉越/英國愛丁堡大學政治學博士,旅歐華人)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