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利泰股東內鬥下的ST危機
凱利泰的股東內鬥仍在繼續。5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凱利泰公告新一任董事長選舉結果,由涌金投資提名的王衝當選,填補蔡仲曦“一日遊”後的空缺。這一結果標誌着股東陣營博弈的最新進展,也折射出該公司持續數月的治理動盪。
自2025年3月以來,凱利泰第一大股東涌金投資與第二大股東上海欣誠意圍繞控制權展開激烈爭奪。3月19日,凱利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進行董事會換屆選舉,原董事長袁徵(上海欣誠意實控人)以僅3.07%的得票率落選,失去連任資格。此後,涌金投資提名的王衝與上海欣誠意提名的蔡仲曦成爲董事長候選人。4月29日,蔡仲曦以4票同意當選,但次日即因“個人原因”辭職,創下A股董事長最短任期紀錄。
5月9日的選舉中,王衝以4票同意、2票棄權的結果當選。棄權票來自上海欣誠意提名的金詩強、狄朝平,理由分別爲“董事人數未補全”及“對王衝能力無法判斷”。
此次董事長更迭的背後,是兩大股東陣營在關聯交易、投資決策等核心問題上的長期分歧。
涌金投資與上海欣誠意的矛盾焦點之一是對上海利格泰的股權回購爭議。凱利泰於2020年投資上海利格泰,袁徵持有後者30.75%股權並擔任董事長。根據協議,若上海利格泰在2024年底前未完成IPO或被收購,凱利泰有權要求回購股權。2025年2月,涌金投資推動啓動回購程序,但遭上海欣誠意反對,認爲利格泰納入集採後前景向好,此時回購將損害長期利益。儘管涌金投資堅持法律程序,但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最終在開庭前撤訴。
此外,凱利泰近年頻繁的關聯交易引發監管關注。2024年審計報告顯示,凱利泰存在未完整披露關聯方關係及交易的情況,部分關聯交易毛利率異常,且半數董事無法保證關聯方清單的真實性。例如,2022年凱利泰向關聯方正佰芮銷售商品2671萬元,毛利率顯著高於市場水平,但審計機構未能獲取充分證據覈實其合理性。
股東內鬥的持續發酵已對公司財務狀況造成實質性衝擊。2024年財報顯示,凱利泰實現營業收入9.85億元,同比增長2.96%;但淨利潤虧損1.06億元,同比下降193.8%。虧損主因包括存貨跌價計提1691萬元及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波動。2025年一季度雖實現淨利潤2175萬元,但審計機構對財報出具保留意見,對內控報告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被實施ST。
審計問題集中在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評估及關聯交易披露。截至2024年底,凱利泰賬面權益工具投資達2.68億元,佔資產總額7.98%,但部分項目評估方法及參數選取不當,審計機構無法覈實其公允性。此外,凱利泰關聯交易涉及多家未披露關聯方,且存在交易非關聯化嫌疑,進一步削弱了財務報表的可信度。
頻繁的高層變動導致凱利泰戰略執行嚴重受阻。自2025年3月以來,袁徵、蔡仲曦、夏天等核心高管相繼離職,管理層陷入“羣龍無首”狀態。王衝在當選後表示,公司將重點推進內控整改與對外投資,首要目標是摘掉ST帽子,但具體措施尚未明確。
醫藥投資人士朱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凱利泰的董事長換人風波,本質上是股東利益衝突、治理缺陷與行業變革疊加的結果。隨着ST風險的加劇,公司能否在王衝團隊的帶領下走出困局,取決於股東能否達成共識、內控能否有效改善以及戰略能否聚焦核心業務。
就“摘帽計劃”等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凱利泰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
北京商報記者 王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