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充電寶行業“內卷”下的危與機

近期,充電寶召回事件成爲社會關注焦點,羅馬仕、安克創新等品牌相繼召回多款產品,召回產品超過120萬臺。此外,羅馬仕還宣佈停工停產。這背後,是整個行業長期存在的質量隱患,折射出了整個充電寶行業在監管與發展平衡上的困境,尤其是行業長期存在的“內卷”現象,亟待引起深刻反思。

回溯此次危機的導火索,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首當其衝。數據顯示,我國作爲全世界最大的充電寶生產國、消費國,2024年市場規模已達10.46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30%以上。與此同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網絡銷售充電寶的不合格率逐年攀升,分別爲19.8%、25.0%、35.4%和44.4%。這些數據揭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現實:市場上近半數的充電寶產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

深入探究,這背後是行業長期“內卷”所帶來的惡果。充電寶行業長期存在低價競爭、供應鏈管理失控、監管滯後等問題,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價格戰、促銷戰、流量戰成爲行業主旋律。爲了在低價競爭中生存,企業不得不千方百計降低成本。電芯,作爲充電寶的核心部件,成本佔比最高,自然成爲企業削減成本的重點對象。一系列召回事件,是行業“內卷”導致安全底線失守的具象呈現。

需說明的是,“內卷”並非充電寶行業獨有的現象。近年來,光伏、汽車等多個行業也紛紛陷入“內卷”困境,企業爲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不惜大打價格戰,導致行業利潤下滑、創新動力不足。這種“內卷式”競爭違背了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是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激發創新活力、提高發展效率的大敵。

面對“內卷”帶來的危機,充電寶行業乃至更多類似行業該何去何從?破局之策在於走出“內卷”,實現價值迴歸。

從政策層面來看,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強化法律與信用約束,加大對低價傾銷等不正當競爭行爲的懲處力度,避免單一行業出現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的情況,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市場,爲行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行業協會也應發揮積極作用,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推動行業形成協作共贏的良性競爭生態。通過制定行業自律規範,加強行業內部的溝通與協作,避免企業陷入無序、惡性的價格競爭。企業自身更應深刻反思,摒棄短視的“價格戰”思維,轉向價值創造。加大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方面的投入,通過技術差異化路線提升產品附加值,而不是單純依靠壓低原材料價格。

唯有堅守產品質量和安全底線,通過創新驅動實現價值提升,行業才能走出困境,迎來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未來。這不僅是充電寶行業的必由之路,也是衆多面臨“內卷”挑戰的行業所應共同遵循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