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寶行業安全亟須全鏈條整治

來源:中國城市報

近日,各大機場安檢口堆積如山的充電寶形成觸目驚心的“電子垃圾場”,引人注目。這場風波源於中國民航局的一紙禁令: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3C即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充電寶何以成爲公共安全的“定時炸彈”?事實上,這場危機早有預兆——6月初,北京多所高校陸續發佈禁用羅馬仕2萬毫安充電寶的通知,有校方檢測稱,涉事型號產品自燃的概率遠超行業平均值300%。

6月16日,羅馬仕宣佈召回49萬餘臺存在安全隱患的充電寶。隨後,行業領軍企業安克創新也宣佈在中美兩大市場召回共計180餘萬臺產品。兩家公司均在相關公告中,將缺陷產品召回原因指向“電芯”和“原材料”問題。

一場充電寶品牌羅馬仕“燒起”的火,最終燒到了整個行業。綠聯、倍思、小米等多個頭部充電寶品牌也陸續捲入其中,相關產品3C認證被大面積暫停。消費者由此對充電寶安全產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機”。

有業內人士稱,充電寶行業長期存在低價競爭、供應鏈管理失控、監管滯後等問題,盲目“甩鍋”電芯無益於真正解決問題,而是要遵循全鏈條共治的思路,系統性整治,以促進充電寶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誰在透支安全底線

“看到充電寶召回新聞後,我在購買充電寶時仔細查看了充電寶的3C認證和各項安全參數,不敢大意。”北京白領肖女士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近期充電寶起火事件頻繁發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注意到充電寶安全的重要性。歸根結底,買充電寶是用來緩解電量焦慮的,絕對不能釀造安全焦慮。

爲什麼一時間充電寶成爲“燙手山芋”?

隨着調查的深入,這場事故風波指向了本次充電寶召回品牌羅馬仕、安克創新的電芯供應商安普瑞斯。中國城市報記者查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發現,安普瑞斯近期70餘張電池與電芯3C認證證書,被標註爲暫停或撤銷。

一位充電寶行業從業人員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電芯是充電寶的儲能單元,其性能直接決定充電寶的容量、充電速度、安全性和循環壽命,是充電寶的核心部件。電芯的成本通常佔比50%以上,是品牌方壓縮成本的首選。

真鋰研究數據顯示,一枚安全可靠的優質電芯成本在40元以上。對於充電寶企業來說,電路板、外殼、封裝等都是成本,一個充電寶的基礎物料清單成本通常在60元以上,加上研發、營銷、物流、渠道費用等,充電寶的售價理應更高。

然而,爲了壓縮成本,廠商冒險使用一些更便宜的、含有雜質的正極材料,這樣就會導致電芯更容易過熱,進而造成電芯產品不合格。這樣雖然節約了成本,但也挑戰了安全底線。

真鋰研究院創始人墨柯在接受中國城市報採訪時表示,當市場對極致成本低價的追求與鋰電池安全的高成本要求形成衝突,所有廠商都面臨難以平衡的發展難題。在電芯缺陷和供應鏈管理失控的雙重隱患下,無休止的價格戰最終會反噬整個充電寶行業,長此以往,最終傷害的是產品質量和安全,動搖的是消費者對行業和產品的信任。

在墨柯看來,這次危機可以視爲行業從無序發展跨向品質競爭的一個分水嶺:短期來看,忽略品質的小規模商家將逐步退出市場;但從長遠來看,通過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有助於提升整個行業健康發展水平,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

給民航安全運行

帶來的風險持續增大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充電寶生產和消費國,2024年市場規模達到10.46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30%以上。

然而,安全無小事,行業快速發展的背後隱藏着巨大的安全隱患。充電寶安全風險已從行業危機溢出至公共安全領域,尤其是在航空領域。飛行過程中充電寶起火事件時有發生,給乘客的生命安全和飛機的運行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

據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統計,僅2025年上半年,就發生了15起旅客攜帶充電寶在飛機上起火冒煙的事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約一倍。

“部分沒有3C標識的充電寶由於缺少對於原材料等方面的管理,可能導致少數產品在使用後產生鋰枝晶刺穿隔膜,進而發生過熱甚至燃燒。倘若旅客攜帶這樣的充電寶登機,將給民航安全運行帶來風險。”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危險品中心實驗室主任楊強說,與其他場景不同,機艙內空間密閉、人員密集,充電寶自燃帶來的危險更大,加之着火後會產生有毒氣體,滅火和處置資源有限,所以民航領域對充電寶相應要求也會更加嚴格。

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瞭解到,充電寶本質是鋰電池類產品,能量密度大,一旦發生短路、過熱、“熱失控”,可能瞬間釋放大量熱量,引發燃燒甚至爆炸。此前,民航領域明令禁止飛機飛行過程中使用充電寶也是因爲,飛機客艙屬於增壓環境,在飛機起降過程中,客艙壓力是變化的,這也會大大提升充電寶“熱失控”自燃風險。

而此前,充電寶行業的抽檢結果也“不容樂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網絡銷售充電寶的不合格率逐年攀升,分別爲19.8%、25.0%、35.4%和44.4%。2024年初的抽查中,88批次充電寶的過充電保護等安全項目不合格率更是高達37.5%。這些數據揭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現實:市場上近半數的充電寶產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充電寶安全風波中,不論是充電寶品牌羅馬仕、安克創新,還是電芯品牌安普瑞斯,這些品牌在行業內皆屬於第一梯隊,這意味着整個行業的供應鏈體系都存在質量風險,安全紅線或已“失守”。

行業健康發展需要

嚴格監管與規範

中國城市報記者梳理髮現,6月以來,羅馬仕、安克創新、綠聯、倍思、安普瑞斯等多個充電寶及電芯品牌的3C認證證書被撤銷或暫停。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接受中國城市報採訪時表示,隨着共享充電寶的興起和移動手機等智能設備的普及,充電寶的需求量不斷攀升。近年來,充電寶市場發展較爲迅速,一方面得益於需求量比較大,另一方面也是充電寶在功能和外觀上的創新力度比較突出。在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一些關鍵零部件以及產品質量控制等流程方面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價格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之下,各廠商對於控制製造成本的壓力也較大。

何代欣強調,充電寶安全絕非單一元件的責任,而是系統性挑戰。單純從市場發展或行業自律角度提升產品質量是遠遠不夠的,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嚴格的監管和規範。

推動充電寶3C認證標準勢在必行。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規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3C認證證書和標註認證標誌的產品,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

6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開徵集17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其中包括《移動電源安全技術規範》。修訂計劃擬新增或加嚴過充電、針刺、擠壓、熱濫用等試驗要求,擬提出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直接影響電池安全的關鍵材料要求等。

6月2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全面開展2025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工作,將對164種產品開展國家監督抽查,在生產、流通、平臺廣泛抽取樣品,共計1.6萬餘批次。其中對充電寶、電動自行車、燃氣用具等產品抽查批次數大幅提升。

日前,中國城市報記者在各大電商平臺搜索充電寶,看到不少充電寶在名稱中顯著標明“有3C認證”“可上飛機高鐵”等字樣。此前媒體爆料違規出售的3C認證貼紙也無法搜索到了。充電寶規範整治已初步見效。

“行業健康發展是做出來的,不是管出來的。認證和監管只是一道檢測工序,真正的保障應當是行業本身標準不斷升級、供應鏈管理得當,避免問題產品流入市場。”何代欣表示,充電寶爲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前提,是安全這個底線一定要守好。選正規品牌、買經過嚴格安全檢驗、內置BMS(電池管理系統)保護的產品,不是多花冤枉錢,而是爲安全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