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十四五” 打好收官戰|打好新基座 暢想新未來——海南自貿港重大項目建設一線見聞
新華社海口8月26日電 題:打好新基座 暢想新未來——海南自貿港重大項目建設一線見聞
新華社記者王存福
南海之濱,熱潮涌動。
今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一批承載着重要功能的重大項目正加速建設推進,爲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築牢堅實根基。
8月22日下午,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項目T3航站樓及配套工程施工現場,上百名建設者正在有序作業,敲打聲、鋼架焊接聲等此起彼伏。
“咔嚓”,隨着兩塊蜂窩金屬鋁板精準扣接,P6施工區的各吊頂模塊緊緊相扣,爲“鳳凰”腹部覆蓋上精美堅固的“銀甲”。
從遠處眺望,T3航站樓巨大的屋蓋鋼結構已經建成,形似鳳凰展翅的屋蓋輪廓呼之欲出。這個由海南控股旗下海南機場集團投資建設、中建三局承建的項目是海南省“十四五”規劃中的重大基礎設施工程。
據項目常務副經理陳豪介紹,T3航站樓目前正處於室內裝飾裝修階段,針對總面積約2.2萬平方米的室內高漫反射蜂窩鋁板吊頂拼裝難題,中建三局技術團隊通過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對航站樓內部的屋蓋網架結構進行精準點雲掃描,掃描的現場模型和數據將上傳到雲端進行合模分析,並通過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雲廷系統,快速生成航站樓吊頂裝飾所需的各類模塊數據,一塊塊蜂窩鋁板吊頂像拼圖一樣精準嵌合,施工誤差嚴格控制在3毫米內。
海南機場集團鳳凰機場三期項目工程總監劉祥說,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項目計劃年底完工,項目通過新建T3航站樓及相關配套設施等,大幅提升機場的旅客吞吐能力和航線網絡輻射範圍,爲封關運作後的國際航班、旅客、物流等提供更好的保障能力,助力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釋放。
向天圖強,以航天科技產業爲主導,重點發展商業航天發射等產業,是海南省“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的事項之一。
26日凌晨,我國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10組衛星發射升空。
幾個小時後,位於文昌市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期)發射區三號工位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吆喝聲、機械聲、金屬碰撞聲交織成一線奮鬥的交響曲。
在導流槽基坑內,挖掘機正有序開展土方開挖與轉運作業,支護班組工人緊密配合,有的進行邊坡支護鋼筋網片綁紮作業,有的進行邊坡噴錨作業,每一道工序都一絲不苟,汗水浸透了工裝。
“目前,導流槽土方與支護工程進度過半,折流段地基處理按計劃同步跟進,前置設備間及避雷塔的樁基工程也已全面展開,進展符合預期。”中建五局項目負責人韓慶煒介紹道。
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天樑說,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期項目計劃建設三號、四號工位,正在緊張建設中,目前處於導流槽基坑開挖階段。項目建成後,將有效提升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的綜合發射能力,更好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商業航天發射需求。
海南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實現全省“1小時三級醫院服務圈”全覆蓋。爲此,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也在持續推進中。
在海口觀瀾湖片區,一座集醫療、教學、康復等爲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海南省人民醫院南院(觀瀾湖)項目即將竣工。
中建五局項目現場負責人付宏舉表示,項目整體進度已超九成,特裝與淨化醫療裝飾工程進入關鍵收尾階段,機電調試工作也正同步開展,預計今年年內投入使用。作爲海南省重點工程,該項目建成後將與海口市秀英院區形成互補型發展關係,加快構建優質醫療服務體系。
從繁忙的空港,到仰望星空的航天發射工位,再到守護健康的現代化醫院,隨着這些重大項目建成投用,海南自貿港的基礎設施支撐將更加堅實,產業承載能力也將進一步增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