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低價是飲鴆止渴!工信部、中汽協反對“價格戰”,比亞迪、奇瑞等車企迴應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武凱

車賣得越來越多,錢賺得越來越少?汽車行業“價格戰”仍未熄火,多方下場加強調控。

5月3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一則倡議引發業內外高度關注。其表示,一段時間以來,行業盈利水平下降,以無序“價格戰”爲主要表現形式的“內卷式”競爭,是行業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

圖片來源:時代週報記者攝

爲此,中汽協倡議企業嚴格遵從公平競爭原則,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在依法降價處理商品以外,不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不進行誘導消費者的虛假宣傳,擾亂市場秩序,損害行業和消費者根本利益。”

近期國內汽車市場再度掀起高強度“價格戰”,是此次倡議的背景。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完全贊同並全力支持這一倡議。該負責人指出,當前車企間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已對汽車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了顯著衝擊,嚴重危及行業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也稱,在以無序“價格戰”爲主要表現形式的“內卷式”競爭影響下,汽車行業近期整體盈利水平呈下降趨勢。今年1-3月,國內汽車行業利潤總額946.5億元,同比下降6.2%;利潤率3.9%,相對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5.6%的平均水平仍偏低。

“賣得多、賺得少”正成爲汽車行業真實寫照。

多款車型“加量不加價”

“價格戰”仍是今年汽車市場主旋律。但相較於直接降價,今年車企大多采取了間接的降價手段。

在今年,不少車企採取了新車“加量不加價”的方式提高市場競爭力。如比亞迪年初更新的近20款“智駕版”車型,在原售價基礎上增加了輔助駕駛等功能;再如理想汽車的“煥新版”車型免費增加了激光雷達、升級了車載芯片等。

也有車企通過推出新款車型、重新定價的方式,來降低新車售價。如2025款小鵬G6定價17.68萬-19.88萬元,較老款降低約3萬-8萬元;再如新款凱迪拉克XT4售價15.99萬元起,較2024款車型降低約7萬元。

圖片來源:時代週報記者攝

還有車企並未直接改動車輛售價,但通過在終端推出多類補貼的方式降低消費者購車成本。如吉利汽車、比亞迪等多家車企推出的數千元到萬元的“廠家置換補貼”;埃安、零跑汽車、智己等多品牌的選裝補貼、保險補貼、免息補貼等。

車企間接降低車輛售價的方式層出不窮。在多位車企和經銷商內部人士看來,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提高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同時也能降低老車主的“背刺感”,避免引發老車主的不滿。此外無論是車輛大賣還是滯銷,這種間接的降價方式也爲車企後續調整售價留下了操作空間。

從宏觀角度來看,上述間接的方式也讓今年早期車市“價格戰”稍顯緩和。不過到了5月,多家車企再度直接降價,涉及車型數十款。

多車企大量車型直接降價再度引發車市價格競爭。在6月初,不少車企、經銷商門店借“年中回饋”、“618大促”等名號,推出各式各樣的促銷活動和數值不等的價格優惠。一時間,車市虧錢獲客現象再現端倪。10萬元買B級車、20萬出頭買BBA成爲現實。

在中汽中心黨委書記、董事長安鐵成看來,“內卷式”競爭會導致經營惡化,破壞創新投入可持續性甚至引發產品和服務質量下滑,長此以往將誘發企業經營和品牌危機。

技術降本成車企破局關鍵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認爲,“價格戰”的持續升溫,客觀上催生了車企以犧牲質量爲代價實現“以價換量”的潛在風險。

體現在經銷商層面,以國內龍頭經銷商中升集團爲例:2023年其賣出66.6萬輛汽車,收入1792.9億元;到了2024年,該集團汽車銷量增至71.2萬輛,但收入反而下滑至1681.2億元。

圖片來源:時代週報記者攝

在車企層面,多家車企利潤下滑。如長安汽車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5.6%至1597.3億元,但淨利潤同比下滑35.4%至73.2億元;北汽藍谷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1.4%至145.1億元,但淨虧損達69.5億元,上一年爲淨虧損54.0億元。

到了2025年,我國汽車產業盈利能力進一步下滑。

綜合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今年1-3月國內汽車行業收入24022億元,同比增長8%;但利潤總額946.5億元,同比下降6.2%。一季度行業利潤率3.9%,相對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5.6%的平均水平仍偏低。

汽車產業產銷雙雙增長、利潤顯著下滑引起了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關注,也是此次工信部、中汽協、全國工商聯等主體發聲呼籲的根本原因。在其陸續發聲後,不少車企就此進行了表態。

“內卷對行業的傷害,大家都看在眼裡。”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說,“卷價格”帶來的最直接結果是壓力轉移,供應商、經銷商都會受到波及,對企業自身、社會大衆、行業發展都不負責任。

比亞迪方面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堅決支持中汽協會倡議,嚴格遵從公平競爭原則,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助力營造良好健康的市場秩序。

在行業協會以及比亞迪、吉利、零跑汽車等多家車企看來,通過技術降本、規模化降本等合理手段降低消費者購車門檻,是可取之策。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此前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對低價策略作出了說明。他表示,一方面吉利汽車堅持市場原則定價,另一方面要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車輛成本,最終讓消費者以實惠的價格買到優質的產品。“吉利一直強調要打價值戰,而不是打價格戰。”其稱。

在業內看來,相較於卷價格,中國車企需要健康、向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