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水潭把企服的明牌翻完了
聚水潭開啓了第四次上市之旅,無論如何,先在這裡祝福,希望聚水潭能上去。
從我的角度看,這次的信息量還是非常科學的.
所有的信息都在圍繞一件事——回到常識。
01
C輪聚水潭估值60億,這輪上市也並沒有漫天要價,雖然想不想要價是個問題,但不漫天要價,就值得一份尊重。中國企服都這個樣子了,大家回覆正常,是有利於整個行業的事情。
聚水潭自己披露了2024年收入9億。如果按照6倍PS,也就54億。實際上北森5月新財報也就這個數,按照北森50億的市值。聚水潭還到不了54億。當然了,我想表達的是,聚水潭這個6倍PS也是拿不到的。2015年左右20幾倍的PS滿天飛,現在4倍差不多了。當年北森是200億上市,再回來一點,雲學堂30億上市現在也就4個億不到的市值。聚水潭行業更好點更剛需的,如果真的能50億上市,也是給老股東一個交代。
畢竟四次衝擊上市,給大家一個交代的意味其實已經相當濃了。
02
其實灼識諮詢這輪盤了個蠻好的故事給聚水潭。
按照2024年收入算,聚水潭已經是電商ERP第一,按照電商SaaS整體市場份額算,聚水潭已經佔了8.7%的市場份額。無論怎麼樣吧,考慮到中國的經濟現狀,這些數字已經足夠清楚明白,畢竟電商這個行業,已經是所有企服公司相對非常牢固的根基了。其堅固程度堪比前幾年明源雲依賴的房地產。
有一說一,要說上市這件事,聚水潭已經真的用盡全力了。當然這一輪上不去,可能聚水潭還會再繼續衝擊。但考慮到這個故事,已經足夠完美了。
也留給了其他SaaS公司一個問題,聚水潭都講到這個程度了,你要上市,想怎麼講,已經有參考了。但你還能怎麼講?
03
不過這輪財務數字裡有水分。
2024年聚水潭收入9億,聚水潭自己說實現盈利了——但其實,聚水潭可能還沒真正站直,這個盈利是按所得稅抵扣來的,在稅前仍是虧損的。
所以這背後其實還有一個可持續性的問題,不表了。
幾乎所有的中國企服在上市2-3年內講的財報都差不多——收入增速放緩,總收入增長,但虧損縮窄。但是這些故事市場並不買單。其實上市後,講故事,比做財報重要。經濟環境也就這個樣子,你的行業feature也就這個樣子,事實上收入和增速都不可能有太大的變化。縮小虧損和現金流回正,在公司管理層看來,是個巨大的努力——但股民不這麼看——投資人不管你行業特性和付出多少努力才把現金流回正,說一千道一萬你開公司賺錢是應該的。所以縮小虧損和現金流回正,在市場上看是個理所當然的事情——你不賺錢也搞不下去了大哥。但你上市後不是給個交代就完了,而是要做市值管理的。
我說句不多心的話,二級市場講故事,其實比一級市場容易。作爲一個多年股民和企服從業者。可惜至今沒有一個企服公司講出來好的故事。
說中國企服行業CEO們水分多,我覺得沒什麼毛病。做業務虧錢,講故事語塞。
這行業整體捯飭水平真的不高。
04
這次的招股書裡,有個信息,非常驚人。
C輪老股東高盛,在5月份讓聚水潭花了5.4億回購股份,然後自己走人了。
老實說我給高盛點讚的。
我寫了那麼多文章,說中國企服很多公司是被資本催生的。當然這兩年,中國企服們又被資本反噬很強。高盛拿了5.4億走人,已經說明這個事情。
當然這個事情做的很不地道,上市前拿錢走人,屬於上完廁所不擦屁股。不管聚水潭管理層之前怎麼做,高盛這個屬於一個人跳船了。你跳船什麼時候跳都行,現在跳,肯定不是好的時間節點。
但是我想至此以後,資本都不會再投SaaS。有想法的可以投AI或者機器人,沒想法的投其他賺錢的傳統行業。資本不摻和SaaS,對整個中國企服是天大的好事。這個行業也就這麼大,滿足不了資本的胃口。那麼多錢涌進來其實是把人和行業都毀了。
我相信這個行業的絕大多數從業者,都會認可我這句話。
當然投資還是可以投的,期望不那麼高就行。
關鍵要做,有營養的事。衝着卷錢來的資本真的算了。
你看看這個地方火到現在可滿目瘡痍的,是不是?
05
去年我做空了幾家上市的SaaS公司。
嗯,比如雲學堂。
但你看看現在老盧求生慾望還是蠻強的,市值掉了以後,又是開發佈會換新名字,又是官宣搞新業務,現在又要真金白銀回購股票。
所以經營層和資本機構,這幾年大家都上完市後,其實腦子反而都清醒了。
這個行業到底有多大,能做成什麼樣子,賺錢怎麼賺,財報怎麼做,市值怎麼管理。
都在一步一步迴歸常識。
不是以前那種亂吹牛亂做事亂劈柴的狀態了。
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好事。
一個行業某種程度上很怕熱錢涌入——當然很多人覺得熱錢是好事:創業者能拿到投資,從業者會漲收入,消費者有更多選擇或者叫收到資本補貼。
但前提是,這個行業本身經得起這麼折騰。
如果是C端互聯網,我覺得沒什麼問題。這個市場本身很大。
但企業服務SaaS,我看過太多融資PPT了。融多少錢就算了,但動則講自己所在的行業是個百億乃至千億市場。
我當時就是笑笑,罵句髒話。
但那時候真的大家都信,甚至覺得百億千億都不足以描述自己行業的願景,萬億市場可能都是起步狀態。
總之都是一種瘋逼的狀態。
但實際上,產品力、獲客模式、組織能力、競爭力,沒有一個能匹配萬億市場的。
當然很多人也會聊天,說這個可以交給明天,意思就是我們企服SaaS現在雖然不好,以前也沒好過,大家也不知道怎麼才能好,但是未來一定會好。
我很反感啊,我不喜歡這種沒有根據和邏輯的憧憬,這些話講出來,就是自欺欺人。我覺得我這種理智講優缺點的纔是真正關心這個行業的人。
反過來你可以看看,千億的明源雲現在50億了,有贊28億了,北森50億了。
有沒有感覺到,雖然這些數字還是有水分,但好像可以接受?
你一個企服SaaS公司,幾十億市值真的就是天花板了。實話實說。
很多人不高興我這麼講。但如果想想這個行業有幾十家幾十億的公司,都能賺錢,是不是覺得這行業也還有點前途?幹大幹小總歸是個正經有價值的事情,賺多賺少都還是個賺錢的公司?
不比你2000億熱錢涌入的時代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