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蛋糕,日系車企打出了明牌
“過去的一年對於本田中國來說是艱難的一年,現在我們正處於過渡期。我們有必要增加和本地供應商、本地廠家的合作,以開發對中國市場更有優勢的產品。”2025年上海車展上,本田中國本部長五十嵐雅行接受包括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如是說道。
回顧2024年,本田、豐田、日產等一批日系車企在中國市場銷量均出現下滑,市場份額降至11.2%,較2023年下降3.2個百分點。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穩步提升,以燃油車爲銷量支柱的日系車在華銷量已連續2年出現下滑,加速融入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已經成爲日系車企在華戰略的共識。
日系車在華加速推出電動汽車
日系車企在華打出電動化、智能化的明牌愈發顯眼。2025上海車展上,豐田喊出“立全球,更中國”、日產強調“在中國、爲中國、向全球”,基於貼近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口號,豐田亮出由中國工程師研發出的鉑智7、本田亮出全新電動汽車燁品牌的第二款車型“GT”、長安馬自達第二款新能源車型MAZDA EZ-60等,企圖在國內激烈的新能源汽車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自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已超過60%,與之相反地,日系車的市場份額再次下降至11.2%。
正如五十嵐雅行所說:“對於本田來說,目前還是燃油車佔比重較大,所以過去的一年對於本田來說是比較嚴峻的一年。2024年,本田在華的兩個合資公司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都已經啓動了專門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工廠,且目前已進行作業。目前,我們面臨着非常嚴峻的市場考驗,正處於‘過渡期’。由於我們的電動車現在處在起步階段,無論銷量還是收益,目前我們都是不太好的情況,但我們正在努力改變這一局勢。”
如何改變日系車在華的局勢?從整個行業來看,爲了提振在華銷量,自今年2月以來,東風本田S7、廣汽豐田鉑智3X、廣汽本田P7、東風日產N7等多家日系合資品牌在華推出純電動汽車,且尤爲注重提升性價比。
今年春節假期後,日系車企在華推出的首款電動汽車東風本田S7官方指導起售價爲25.99萬元,但當廣汽本田P7起售價下探至19.99萬元後,東風本田S7限時起售價也同步降至19.99萬元。類似的,廣汽豐田鉑智3X起售價爲10.98萬元,較同級別的自主品牌廣汽埃安第二代AION V起售價還降低了2萬元。定位B級轎車的東風日產N7官方起售價僅11.99萬元,東風日產相關人士表示:“這個起售價肯定是虧本的,但是單車虧多少不便透露。”在以價換量的攻勢下,上述部分日系合資品牌推出的電動汽車陸續收穫了過萬的銷量訂單。
根據日系車企的規劃,接下來的2年時間裡,日系車企將密集在華投放電動汽車。其中,到2027年,本田將在中國市場投放10款電動車型;到2027年夏季,日產將投放市場的新能源車型的數量,從原本的8款提升到10款。
與中國科技領域供應商合作
除了加速電動化產品貼合市場,加速本地化生產、研發也是日系車企在華佈局的重要措施。
2025上海車展首日,豐田中國總經理李暉提到:“2011年,豐田章男會長在‘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的奠基儀式時說過一句話,即‘希望有一天,能夠駕駛由中國工程師主導開發的車型’很高興,終於能夠讓他的期待變成現實。”
當天,多位豐田中國工程師亮相,李暉還表示,豐田中國將面向本土化建立ONE R&D研發機制,且商品研發徹底本土化。此前,豐田在華已與比亞迪、廣汽、一汽等車企建立起合資公司,研發並銷售多款新能源車型,採用比亞迪刀片電池、中創新航等中國本土動力電池上車。
在智能化加速進化的中國市場,豐田已規劃在智能化領域搭載Momenta、華爲鴻蒙座艙等中國科技領域汽車供應商的產品。無獨有偶,日產汽車也與華爲、Momenta達成合作,本田也在2025上海車展上宣佈將與中國科技企業Momenta、Deepseek及寧德時代達成深度合作。
五十嵐雅行表示:“未來,本田會與中國優秀的企業進行合作,並採用中國速度,把本田既有的技術積累充分投入,打造更好的商品來應對市場。尤其中國市場變化非常之快,要應對瞬息萬變的中國市場,必須要快速推進更多商品來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
據此前規劃,本田將在2030財年前,投入約10萬億日元的資源。其中,軟件定義汽車相關研發支出將佔約2萬億日元;下一代純電動車專用工廠等生產領域、二輪電動化相關費用、汽車新車型研發支出、模具投資等產品製造相關費用共計約6萬億日元。
馬自達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島徹談及如何平衡電動新技術的佈局與成本控制時表示:“在成本方面,因爲我們現在跟長安汽車進行合作,所以儘量把電驅、電池相關的成本進行壓縮。我們現在的策略就是通過跟長安的合作,把馬自達的獨特性發揮出來,通過這兩種組合方式提高長安馬自達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