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長女病】不只是女兒 照顧者還有多重身分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早期社會裡,女兒總是家庭中承擔比較大責任的角色,她們被期待中斷學業去當女工、當童養媳;文化裡,女生也被期待、被養成會照顧人性格;到了家中長輩有長照需求時,經濟考量上也是女性優先,因爲女性的薪資普遍低於男性約百分之二十,成爲照顧者的「成本較低」。
現在的女性受更多教育、有工作、有經濟能力,劇本已不同。陳景寧補充,大約三十年前,從一些小型的學術調查發現,家庭照顧者九成是女性,以媳婦爲最大宗。而在民國一○六年衛福部的老人調查「主要家庭照顧者」的數據裡看見,現今照顧者以「子女」最多,數據並未細分「子女」中兒子及女兒的比率,但陳景寧在實務現場看見以女兒爲多。媳婦退場了,但女兒承擔更多了。
這些女兒照顧者如果未婚,可能因此不婚;已婚者,很容易在多元角色中有衝突,分身乏術,致使人生其他角色的缺憾,因爲她們不只是女兒,還是別人的媽媽、太太、媳婦,更是她自己。
陳景寧提醒,照顧是時間長久且影響很大的事,別因爲情勢所逼、來不及思考,就被迫成爲照顧者,問問自己:「現在做這個決定,三、五年後,會不會後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