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破解更年期】更年期不是病 是身體升級

更年期是複雜身心轉變的階段,應善待自己,把自己活得更好。記者侯永全/攝影

如芳(化名)這兩年覺得身體陸續壞掉。過去健康活躍的她開始氣喘、便秘、偏頭痛、容易疲勞,經常注意力不集中,想不起上一秒想說的話,白天情緒低落、晚上睡不好。中年之後她刻意地中海飲食、每週運動,仍無法阻止身體變胖、腰變粗,所有人看到她只會說:「你運動不夠!」、「一定是吃得不對。」

不解自己哪裡錯 易感挫折

她家中有火爆青少年孩子,在公司得帶一個部門扛肩千萬業績,爸媽頻繁進出醫院、和伴侶的關係也降到冰點。「年輕的時候我熬夜一整週也不會怎麼樣,現在一天就累到不行,月經還突然不來。」她在看診時哭了出來:「以前都好好的,爲什麼現在這樣?我做錯什麼?」

初日診所副院長鄧雯心。圖/初日診所提供

鄧雯心說明,臺灣女性平均停經(一整年無月經爲停經)年齡是五十一歲,但是真正困擾女性的並非「停經」這件事,而是停經前後的荷爾蒙波動導致的各種不適。可能持續長達十年,有人年輕從卅幾歲就開始感受到身體變化,如月經不規律、情緒波動;有人到七十歲,已經停經好幾年了,仍有症狀。

口水減少關節痛 都是症狀

她解釋,女性約三十八歲時卵巢開始衰退,性荷爾蒙也開始變化,通常是黃體酮先下降,之後纔是雌激素。雌激素並非緩慢衰退,通常是混亂且具破壞性地變動,它不僅影響子宮、乳房等婦科器官,也作用於所有器官,像是腦、血管、肌肉、皮膚、泌尿道等,雌激素不穩定且慢慢減少的狀況,會導致各種症狀,除了大家熟知的月經不規律、熱潮紅之外,還可能心悸、焦慮、口乾、關節疼痛、頭暈、腦霧、變胖……。

對更年期的不理解,導致許多女性依症狀「逛醫院」沒獲得改善,她有病人有運動習慣,某次重訓突然重量舉不上去,以爲是訓練過度,看了神經科、復健科、中醫、鍼灸都無法改善;另一個病人則是持續口乾,需不斷喝水,雖然胃鏡檢查發現輕微胃食道逆流,但吃藥並未改善。這兩位病人後來都發現是更年期症狀的肌肉及關節疼痛,還有口水減少。

鄧雯心補充,反過來某些疾病也可能因爲症狀像更年期而被誤判。她有病人因爲心跳快、焦慮,以爲是更年期,檢查後才發現是甲狀腺亢進。鄧雯心強調,更年期症況多元,在診斷上更需要仔細鑑別,不要馬上歸因單一系統的問題。

面對更年期症狀,有藥物及非藥物治療。鄧雯心詳述,補充荷爾蒙無法百分之百去除更年期症狀以及卵巢退化所帶來的疾病風險,例如體態、睡眠品質、骨鬆還有心血管風險等,臨牀觀察使用荷爾蒙大概可以進步六至七成,而且停經前荷爾蒙治療較複雜,需個人化討論,剩下三、四成需靠飲食、運動、壓力管理來調整。

拿回人生主導權 善待自己

鄧雯心認爲,更年期是女性生命「升級中」,過去每個月都要遭受荷爾蒙(月經)波動的影響,經過這個動盪之後,身體不再被荷爾蒙影響那麼多,心理上也更能拿回人生主導權。這段更年期症狀頻傳的時刻,就是「軟體更新中」,她提醒女性,人體使用手冊該換了,觀察身體需求、善待自己,把自己活得更好,是中年女性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