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營商環境痛點,“北京服務”發佈200餘項改革任務

推動更多醫院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電子病歷共享,對企業非現場監管佔比提高到50%以上,舉辦市民系列文化活動1.6萬場……

記者從3月25日舉行的“踐行首善標準 擦亮北京服務”專場發佈會上獲悉,2025年,“北京服務”將聚焦企業羣衆可感可及的關鍵痛點持續發力,提出46個方面200餘項改革任務。如依託金融機構試點創建200個以上“小微企業之家”,擴大“京創融”專項再貸款和“京創通”專項再貼現支持範圍等。

優化營商環境,普惠小微貸款餘額超萬億

“北京服務”是爲落實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要求而打造的品牌。北京市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林劍華介紹,近年來,北京市通過精準施策,推出了112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平均減時間60%、減材料55.9%、減跑動89.2%。同時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推動現場檢查必須“掃碼”,建立“無事不擾”企業清單,已惠及10.5萬家企業。

在金融支持方面,林劍華介紹,北京市普惠小微貸款餘額超萬億,直接融資規模居全國首位,爲企業減稅降費及退稅超1500億元。

在政策支持方面,北京將持續爲企業快速成長營造更好的生態,出臺醫療器械、新材料等40餘項細分產業支持政策,升級北京市產業地圖,醫藥健康產業新晉萬億級產業集羣。備案上線大模型105款,居全國首位,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試點取得實效,佈局支持25家標杆孵化器、26家概念驗證平臺,成立千億級的政府投資基金,北京連續兩年位居全球創新城市第一。每天新設科技型企業數量超過300家,國高新、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及獨角獸企業數量領跑全國。

工作生活的便利程度是吸引人才和企業落地的重要基礎,林劍華介紹,北京市“七站兩場”實現地鐵全覆蓋,並推出通學、通醫、通遊專線352條,公交與軌道50米內換乘比例達到88%。“BEIJING PASS”一張卡串聯起交通出行、文旅景區等衆多場景使用需求,率先實現境外銀行卡“直刷”坐地鐵,機場支付服務示範區服務境外來賓3.3萬人,辦理業務130萬筆。全市統一預約掛號平臺覆蓋全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481項檢驗檢查結果實現全市醫療機構互認共享。

200餘項改革,打造國際一流“北京服務”

3月25日,北京市政府官方網站發佈了《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打造國際一流“北京服務”工作要點(2025年)》,《工作要點》顯示,2025年“北京服務”聚焦企業羣衆可感可及的關鍵痛點持續發力,推出46個方面200餘項改革任務。

在支持創新方面,北京將通過強化各類要素保障,讓企業安心創業專心創新。林劍華介紹,北京市將加大金融支持,完善創業擔保貸款、首貸補貼、風險補償等政策,推動全市科技企業貸款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同時發揮千億級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的逆週期調節和撬動作用,聯動社會資本,持續擴大資本對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還將再推出一批建設用地功能混合使用等,滿足企業多元化發展需求的用地政策,升級北京市產業地圖,拓寬應用場景,爲新技術新產品的落地提供更多機會。

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也是2025年營商環境建設的重點領域,林劍華介紹,北京將升級完善“e窗通”“京策”“京通”等系統平臺,推進“人工智能+政務服務”,設計更多“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新增科技成果轉化、新能源貨車晝運通行證辦理等至少10個場景,優化新生兒出生服務、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購房、個人創業等一批高頻場景。在企業監管方面,依法拓展“輕微免罰”“首違不罰”事項範圍。在生活場景打造中,將積極推動更多醫院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電子病歷共享,優化互聯網醫療在線診療、預約轉診、實時結算、預約送藥等服務體系。推動交通出行便利,優化“七站兩場”周邊交通環境秩序,公交與軌道50米內換乘比例提高到90%。在人才服務中,北京將全方位做好住房、教育、醫療等服務保障,各區將結合實際爲青年人、新市民提供人才公寓、公租房、保租房等,多渠道解決來京在京人才的住房需求。

市場監管:實現非現場檢查量佔比50%以上

市場監管是法治市場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優良營商環境的保障。在發佈會上,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鄧慧敏介紹,近年來,北京市先後創新推出20條登記註冊服務舉措,率先實現外商投資企業開辦“全程網辦”“一網通辦”。深化電子營業執照綜合應用,累計調用量達2.1億,居全國首位。同時在全國率先推進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掃碼檢查率基本實現100%。2024年,北京市發佈地方標準297項,目前累計發佈2247項。2024年,還對市區兩級586份文件以及300份招投標文件進行抽查,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打造國際一流“北京標準”。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經營主體268.62萬戶,同比增長5.08%,其中科技型企業存量85.9萬戶,佔全市企業近四成。

據悉,2025年,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將在市場準入機制、監管模式、公平競爭等方面持續發力。鄧慧敏介紹,北京市當前正在研究出臺《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名稱預防性保護辦法》,探索建立全國首個企業名稱預防性保護試點,加大對知名商業標識的保護力度。同時,北京市將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新模式,通過視頻AI識別、物聯感知等8種非現場監管方式,讓“無感監管”走進各行各業,2025年推動全市實現非現場檢查量佔比達到50%以上。擴大“無事不擾”清單範圍。以“風險+信用”推動各領域企業分級分類,將風險低、信用好的經營主體納入“無事不擾”企業清單,“無事不擾”清單年內預計擴大到全市企業總數量的10%以上。

商務貿易:進出口連續三年超3.6萬億元

北京市啓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兩區”建設已有五年,五年來,北京實際使用外資661.8億美元,佔全國的8.4%。2024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012家,同比增長16.4%。

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軼介紹,2023年11月,國務院批覆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2.0方案中的175項任務,目前實施率已超過86%。在國際貿易方面,2024年北京“兩場”貨郵吞吐量實現176.96萬噸,首都國際機場已擁有進口冰鮮水產品、肉類等5類指定監管場地資質,具備整車進口、跨境電商醫藥銷售試點和倉儲物流服務等口岸功能。大興國際機場已擁有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植物種苗、水果等3類指定監管場地資質,並於2024年迎來了首個外航全貨機國際航班。2024年,北京進出口3.61萬億元,連續三年站上3.6萬億臺階。

作爲口岸城市,北京擁有一個口岸兩個機場,即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雙樞紐”空港口岸。李軼介紹,2025年,大興國際機場將建設完成貨運區多式聯運、國際快件、跨境電商、冷鏈和綜合拼裝專業庫。首都國際機場口岸推出“連程直轉”作業模式,即國內進港貨物在機下可直轉至出口拼裝庫進行國際出口貨物操作,國內貨物落地後到出口拼裝庫安檢完成,只需要4-8小時,較原有模式節省20小時以上。

數字政務:“京通”註冊用戶數超4400萬

政務服務是城市治理的窗口,也是優良營商環境的保障。北京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舫介紹,北京市已建成112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月均辦理量54.2萬件。市政府政策服務平臺“京策”上線以來,匯聚政策1.53萬餘份。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和“京通”小程序發佈773個政策兌現事項。2024年以來,12345熱線企業專席受理25.5萬件企業訴求,同比上升98.8%,響應率99.99%、解決率97.48%、滿意率98.63%。目前,市、區兩級事項基本實現“全程網辦”,全市電子證照服務線上線下累計調用420餘萬次。“京通”移動端累計註冊用戶數超4400萬。此外,在京津冀政務服務協同方面,先後推出三批共209項京津冀互信互認資質資格。新版京津冀“一網通辦”服務專區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上線,新增“便民利企服務”等模塊,417項政務服務事項納入專區辦理。“京津冀+雄安”熱線協同辦理跨區域訴求累計7.1萬件。

2024年7月26日,北京市正式推出向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一體提供政策服務、數字服務和熱線服務的“三送”服務,迄今已經可提供發票查驗、企業印章、辦稅指南等10餘個實用工具。爲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社會保障等9大類350餘項服務事項,以及主體變更、獲取信貸、大型活動等企業“一件事”集成服務。孫舫介紹,“三送”服務的主要載體平臺北京市政務服務網和“京通”小程序瀏覽量、點擊量分別達到6.76億次、11.88億次,新版企業空間累計瀏覽量超過560.32萬次,已有48.38萬家企業登錄過新版企業空間。已向146.71萬家企業推送政策兌現事項和政策條款964.64萬次,涉企事項線上辦件量達683.15萬件。“我們將持續推進,聚焦中小微企業訴求,從服務體驗、精準推送、便利化觸達等方面不斷優化,爲企業提供更爲優質的政策服務、數字服務、熱線服務。”她說。

企業發展:將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

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2024年,北京市工業和信息軟件業合計實現增加值1.7萬億元,新質生產力發展迅速。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唐建國介紹,在提升“北京服務”方面,北京市出臺了商業航天、醫療器械、新材料等領域40餘項產業政策,細化制定了未來產業15個領域38項工作方案和支持政策。同時,北京市經信局幫助企業協調解決了200餘項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做實資源要素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先後推動北京時代電池製造基地、機器人產業園、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等14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率先建設了110家專精特新服務站,構建了“五公里服務圈”。

區域產業的發展中,中小企業是最重要的基礎和發展動力。記者瞭解到,2025年,北京市將試點建設全國首個專精特新企業賦能中心,建設10個專精特新特色園區,新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

唐建國表示,中小企業好,地區經濟纔會好。今年,北京市優化了中小企業首次貸款貼息政策,將按照企業實際獲得貸款所產生利息的20%給予貼息支持,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將其貼息比例提升至40%,進一步降低創新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以284家中小企業示範平臺、272個“小微企業之家”、110家專精特新企業服務站、15個專精特新特色園區和18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爲基礎,形成“以點帶面、連線成片”的立體化服務格局。

據瞭解,“首都之窗”網站近日推出了中小企業服務地圖,企業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就近獲得近300家平臺(基地)的專業政策和服務,實現企業辦事從“四處奔波”到“一鍵直達”。

文化生活:今年將舉辦4萬場演藝活動

近年來,北京市建設全國文化中心、“演藝之都”的成果,正在不斷改變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健介紹,2024年,北京市舉辦營業性演出5.7萬場,觀衆超1280萬人次,票房收入超39億元。舉辦大型演出活動202場,1.6萬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貫穿全年、覆蓋全市。全市四級公共文化設施7176個,累計建成369處“小而美”的新型文化空間,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基本形成。

文化的繁榮也促進了產業的發展。孫健介紹,2024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超過2.3萬億元,接待遊客超過3.7億人次,實現旅遊總花費6722.4億元。產業投融資體系日益完善,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及北京銀行,未來5年內將爲北京市文旅企業提供1500億元意向授信支持。

據悉,2025年,北京市將持續指導各區累計認定演藝新空間達到100家,舉辦戲曲、話劇、音樂會等各類演藝活動4萬場。

“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2025年將舉辦市民系列文化活動1.6萬場。在產業發展方面,將出臺《北京市重點旅遊項目獎勵和貸款貼息實施細則》,加大對重點旅遊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在行業服務監管方面,將持續推進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一件事’集成辦理,在全市文旅領域深入推進非現場監管。研究制定促進酒店行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在文化交流方面,將舉辦‘你好,北京’文旅推介、北京入境旅遊發展大會等品牌活動。”孫健說。

便捷支付:讓外國人“一機一卡”暢遊中國

2024年3月,《北京市關於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實施方案》發佈。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周軍明介紹,目前,《實施方案》中22項重點任務已圓滿完成,推出10餘項率先舉措,八大重點場景支付堵點加速打通,各類支付方式持續優化。截至2025年2月底,全市1.8萬家重點商戶實現外卡受理全覆蓋,1.14萬臺ATM機具支持外卡取現,其中2744臺ATM機具可支持零鈔取現,線上線下落地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82.5萬個,15種境外主流或常用電子錢包APP順暢使用。

“目前,外籍來京人士可在全市2800餘個銀行網點、近300家外幣代兌點、89臺自助兌換機、17個兌換特許機構網點便捷兌換人民幣。”周軍明說。

2025年初,北京市推出同時具備通信和支付功能的“兩卡”融合產品,進一步提升外籍人士來京旅行的便利化體驗。周軍明介紹,“兩卡”融合產品是爲入境遊客量身打造的“北京服務方案”,爲入境遊客“入鄉隨俗”支付和通信提供實體化的產品和服務。就像“隨身管家”,支付掃碼、通信語音、上網流量等需求全部一站式搞定,真正實現“一機一卡”暢遊北京、打卡中國。

據瞭解,“兩卡”融合產品目前已經通過機場服務點、合作旅行社以及相關重大活動等平臺推動批量使用,同步推出各類優惠活動並進行宣傳推廣。“未來我們將持續擴大影響力、豐富發售渠道,讓更多外國朋友更方便地獲得相關產品與服務。同時逐步增加異地歸還暢遊通產品的城市,適時啓動在全國各出入境口岸的使用和歸還。”周軍明說。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