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多極化 慕安會如何應對"特朗普變量"?

2月14日到16日,第61屆慕安會在德國舉行。本屆慕安會彙集了6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150位部長及國際組織領導人出席。

始於1963年的慕安會,“全球安全格局”是不變的主題。不過昨天(2月13日),距離會場1.5公里的地方,突發意外,一輛汽車在市區衝撞人羣,造成至少30人受傷,嫌疑人是一名正在德國尋求庇護的24歲阿富汗難民。看來,當會議在討論“安全”時,外界真的挺“危險”的。

“多極化”是主辦方爲此次慕安會定的主基調。雖然長期以來,慕安會是西方國家的“主場”,但隨着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連續三年率團參加慕安會,今年王毅將在“中國專場”發表演講,在重大國際問題上闡述中方立場。由此可見,“多極化”的世界,“中國方案”是不可或缺的。

與上兩屆慕安會一樣,新一輪俄烏衝突仍在延宕,不同的是,特朗普再次回到了白宮了。今年參會的美國代表團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西方盟友,包括受邀參會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都曾期待美國人的行李箱中帶了什麼“禮物”,但兩天前,特朗普與普京的一通電話,讓期待“撲空”了。歐洲人將俄羅斯拒之會議門外,特朗普說:不要緊,我把俄方代表領進門。

“德國之聲”稱,幾十年來,儘管美歐存在一些差異,但雙方互相尊重的基礎仍在,可自從特朗普上臺後,這種確定性被瓦解了。法國總統馬克龍昨天(2月13日)說,“特朗普效應”有如“電擊”,歐洲人需要團結起來。可以說,美歐在此次慕安會上“不愉快的對話”是可以預見的了。

說起“不愉快”,怎麼少得了澤連斯基。今天在接受採訪時這位烏克蘭總統暗暗抱怨:美俄領導人會面之前,至少徵求一下我的意見吧。新任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也聲援澤連斯基稱:沒有烏克蘭和歐洲參與的“和平對話”是無效的。

會議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結束時,北約前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將接替慕安會現任主席霍伊斯根,成爲新主席。這或許暗示了,歐洲人眼裡,世界是“多極化”的,但仍會有“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只不過,抗衡的對象還只會是俄羅斯嗎?

看看新聞記者: 方樑

編輯: 畢俊傑

責編: 方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