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博鰲丨全球化遇“頂頭風” 各界期待重振APEC

中新社博鰲3月26日電 (記者 劉亮)在經濟全球化遭遇多重“頂頭風”之際,多位與會人士26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表示,期待重振APEC(亞太經合組織),爲全球和區域發展注入新動力。

APEC自成立以來,已歷經三十餘年的發展,在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全球和地區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近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疊加地緣政治緊張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擡頭,APEC的發展出現減緩。在此背景下,如何重振APEC,爲APEC注入新動力,是外界普遍期待。

“近年來,政治對峙加劇和貿易保護主義上升,正嚴重威脅基於規則的國際貿易體系。”新加坡前副總理黃根成指出,尤其美國新一屆政府圍繞關稅發表的一系列聲明,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相關數據顯示,APEC經濟體覆蓋全球近40%的人口、擁有47%的貿易和61%的國內生產總值。在黃根成看來,面對前述挑戰,若APEC成員能夠達成更多合作,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將爲全球化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

“推動全球化是時代的呼喚。”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張軍指出,當前全球正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隨着世界經濟正進入新的轉型期,APEC應順勢而爲,設立更有戰略性和更長遠的願景目標。堅持正確方向,才能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在APEC遵循的原則中,非約束性是一項重要內容。在韓國外交部經濟外交協調官金希相看來,儘管這意味着其不具“約束力”,但與之相對的是,它能使成員暢所欲言,開放的討論有助於帶來更創新的解決方案,這也是APEC重要的機制優勢所在,對於推動合作進展非常重要。

讓發展成果看得見、摸得着,也是各方共同期待。“要把經濟合作和一體化帶來的益處,儘可能惠及更多國家和地區,這不光是APEC的議題,也是全球的議題。”贏創工業集團擴大執行董事會成員、亞太區總裁雷鐵喜說。

雷鐵喜坦言,儘管受地緣政治、保護主義等因素牽制,現在APEC進程有所減緩,但區域合作勢頭並未停滯,透過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東盟的發展勢頭可以看到,全球化遭遇逆流的當下,仍有不少國家堅信自由貿易帶來的裨益,APEC應藉着勢頭推進相關合作機制。

博鰲亞洲論壇的研究表明,在很多領域中,亞太還是排頭兵,特別是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表現亮眼。除了RCE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也日趨成爲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支點。

近年來,中國亦積極推動加入CPTPP,主動對接CPTPP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相關領域的政策調整和修立法。“中國正在採取措施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申請加入CPTPP,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推進亞太自貿區進程。”張軍說。

張軍在會上呼籲,要鞏固區域一體化勢頭,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各方應積極推進APEC發起的亞太自貿區進程,落實好去年利馬會議通過的亞太自貿區新願景,用實際行動推動亞太經濟的繁榮發展。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