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產品遭美暫扣 學者揭主因「外籍記者調查」嘆:臺灣崇洋媚外

巨大涉強迫勞動遭美扣商品。(資料照)

臺灣自行車品牌「捷安特」的製造商巨大公司,被美國海關直指生產線涉及強迫勞動,對巨大發布「暫扣令」。旅美教授翁履中昨(25日)則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這次的決定,主要依據的是外籍調查記者在臺灣的報導,這說明了一殘酷現實,臺灣自豪自己「對外國人最友善」,但當外國人利用這份自由去推進他們關心的「進步議題」,往往最後變成外國輿論或是政府攻擊或威脅臺灣產業的工具。

翁履中分析指出,這對臺灣產業無疑是一記警鐘,而臺灣在外籍勞工制度上確實有改進空間,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這次的決定,其實主要依據的是外籍調查記者在臺灣的報導,這說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臺灣自豪自己「對外國人最友善」,但當外國人利用這份自由去推進他們關心的「進步議題」,往往最後變成外國輿論或是政府攻擊或威脅臺灣產業的工具。

翁履中直言,「今天是捷安特,明天可能是半導體碳排放,後天可能換成其他產業的勞動制度。」他並反問,爲何這些記者不選擇政治體制不穩定、資訊封閉的地區深入調查?爲何選在臺灣?原因正是臺灣穩定、自由,對外籍人士友善,才讓他們能「舒舒服服地在臺灣批判、揭露」。

翁履中並指出,更大的問題在於,臺灣社會本來就有分歧,所以外籍聲音往往被放大,甚至凌駕本土討論,不是因爲他們真的更懂,而是因爲太崇拜外國人,甚至喜歡用外國人的口,來批判不同立場的自己;他並不否認,確實有一些長期深耕臺灣、對臺灣理解很深的外籍人士,他們的意見值得尊重,但真的不是每一個外籍聲音都該被奉爲真理。

翁履中進一步指出,捷安特事件不禁讓人擔憂,未來類似這類調查記者的報導,是否也會衝擊其他產業?目前看到的現實就是,臺灣再怎麼友善,也換不來國際的寬容,和調查記者多爲臺灣思考,平衡他們追求的理想和臺灣面臨的困境。

最後,翁履中總結,當然應該繼續歡迎外籍朋友來臺灣,遊玩、定居、生活,這是我們社會的開放精神,也沒有人該被排擠。但臺灣真的需要反思:我們是不是太過崇洋媚外,把外籍聲音看得比自己的聲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