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柴桑區:電商興農 土貨生金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王經理,最近我們的聖女果要上市了,我把圖片文字發給你,請幫我們上線到郵樂網平臺推廣一下吧。”

近日,九江市柴桑區涌泉鄉黃洞村村幹部戴夏玲打電話給柴桑郵政負責郵樂網的王經理,請他們發佈一下拼團鏈接。不到一個小時,來自黃洞村的聖女果的拼團鏈接就發在了郵樂網上。

第二天一大早,郵政車輛到黃洞村的產業基地接貨,當天中午,就可以將聖女果送到柴桑區乃至九江市城區在郵樂網下單的客戶手上。來自黃洞村的新鮮水果,只用了半天時間就能端上城裡人的餐桌。

仲夏時節,走進九江市柴桑區涌泉鄉黃洞村產業園,五顏六色的聖女果密密麻麻地掛在青枝綠葉間、翠綠的辣椒掛滿枝頭、金黃澄澈的菜籽油散發着濃郁的香氣。

以前,由於交通不便,黃洞村的村民只能把當地的聖女果、黃桃等水果,拖到5公里外的涌泉鄉去賣。而現在,每天都有郵車到村裡來收件,農民足不出戶就能將水果賣出去。

每天早上,黃洞村農產品集散點都是一派繁忙景象,新鮮採摘的蔬菜、瓜果、糧油等農產品經過工作人員高效分揀打包,源源不斷地裝入了快遞車。藉助網絡,這些優質農產品將快速送達九江市區及更遠市場的消費者餐桌。

“郵費很便宜,還幫助我們將產品放到郵樂網上推廣,通過社區團購、直播賣到九江城區、全國各地,我們只要根據線上訂單發貨就可以。”戴夏玲介紹道。

近年來,柴桑區用國家農綜改資金激活富民產業、借電商東風托起“土貨生金夢”。

當地把資金精準投向產業“堵點”,在黃洞村,新建集農產品預冷、分級分選、加工包裝、檢驗檢測、智慧倉儲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生鮮農產品冷鏈集配中心,並完善了產地冷鏈物流基礎,推進了冷鏈物流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得益於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當地新鮮果蔬得以直通城市餐桌;油麪、菜籽油、乾菜等傳統“土貨”經過標準化加工,穿上了精美外衣,身價倍增,往日“養在深閨”的土特產具備了闖蕩大市場的底氣。

此外,柴桑區還通過品牌強農戰略,“柴桑優品”區域公共品牌應運而生,統一品牌讓分散的農產品攥指成拳,整合郵政、“四通一達”等物流資源,創新“共配”模式,鄉村快遞成本驟降,破解了農產品上行“最後一公里”的瓶頸,讓“手機變成新農具,數據化作新農資,直播成爲新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