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貢井區五寶鎮電商新農人帶火土特產
夕陽西下,餘輝灑在自貢市貢井區五寶鎮連片起伏的姜田上,泥土的芬芳混合着生薑特有的辛香瀰漫在空氣裡。
楊隊長支起三腳架,熟練地調整着鏡頭角度,對着手機屏幕露出爽朗笑容:“老鐵們看過來!這是我們五寶真正的好姜,剛從地裡挖出來,新鮮得能掐出水!”
屏幕另一端,訂單數如雨點般密集跳動——這小小一方姜田,正藉助無形的網絡脈搏,將豐饒物產推向廣闊天地。
在五寶鎮,楊隊長等十餘名本地“網紅”正成爲連接鄉土與市場的新橋樑,他們並非孤軍奮戰,背後是鎮黨委精心構築的堅實堡壘。爲破解農產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難題,五寶鎮成立鄉村電商工作組,將電商產業作爲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納入發展規劃。
“農村電商,一頭連着田間地頭的辛勤耕耘,一頭繫着千家萬戶的消費需求,是打通城鄉循環的關鍵節點。”五寶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黨委政府要當好‘引路人’和‘服務員’,在政策扶持、平臺搭建、人才培育上精準發力,讓電商真正成爲富民強村的新動能。”
在鎮黨委引領下,楊隊長等黨員主播、丁朝友等人大代表率先垂範,將直播間搬到田間地頭,在鏡頭前爲家鄉農產品代言,更在公益助農、技術幫扶中衝在一線,凝聚起全鎮電商抱團發展的向心力。
爲了讓“單打獨鬥”的電商力量擰成一股繩,五寶鎮高標準打造1300平方米的美麗鄉村電商基地。
步入基地,繁忙景象撲面而來:在敞亮的產品展示區,花生、土豆、油茶等本地特產琳琅滿目;標準化直播間內,蘭妹兒正聲情並茂地介紹新上市的花生酥;物流配送中心,工人們熟練地分揀打包,一輛輛快遞車整裝待發。
“過去我們做線上銷售,最頭疼的就是場地分散、發貨不便。現在基地提供了直播間、倉儲物流等一條龍服務,簡直太方便了!”蘭妹兒欣喜地說。
隨着山裡人小朱哥、蘭妹兒、劉俊兒等本地達人及多家企業陸續入駐,基地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的全鏈條融合發展格局,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電商的暖流,最終要浸潤到農戶的心田。在大同村,村民老周捧起剛挖出的生薑,臉上笑開了花:“今年生薑質量很不錯,產量也高,跟着‘訂單’走,又能增收不少!”他口中的“訂單”,源於電商達人與農戶建立的深度合作,電商企業以保底價簽訂收購協議,不僅兜底了銷路,更讓農戶增加了收入。
“訂單農業是雙贏。”楊隊長在姜田旁解釋道,“我們有了穩定優質的貨源保障,鄉親們也能甩開膀子放心種,收入有預期,風險大幅降低。”目前全鎮訂單農業已覆蓋花生、生薑、馬鈴薯等主要農產品,惠及農戶超2000戶。
電商的“公益溫度”同樣在鄉間流淌,面對弱勞動力家庭的農產品銷售困境,電商達人們紛紛伸出援手。
當得知六旬農戶袁大爺家農產品滯銷,“蘭妹兒”二話不說,帶着直播設備登門,在袁大爺的田裡架起“愛心專場”,“不能讓汗水白流!”一場直播下來,袁大爺積壓的兩千餘斤農產品銷售一空。
近年來,五寶鎮電商達人累計開展公益助農直播五十餘場,爲產品滯銷的農戶解了燃眉之急。
手機成爲“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五寶鎮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已帶動本地花生、土豆、生薑、瓜果蔬菜等特色農產品及加工產品實現年銷售額突破6000萬元,爲2000餘戶農戶年均增收1200元。
站在生機勃勃的田野上,五寶鎮照石村黨支部書記、電商基地負責人丁朝友目光堅定:“電商賦能的道路沒有終點。下一步,我們將深化品牌培育、強化倉儲物流、拓展市場渠道,讓更多‘五寶味道’插上數字翅膀,飛向全國餐桌,真正把電商流量轉化爲鄉村振興的澎湃能量。”
當楊隊長結束直播,晚霞已染紅天際,打包好的包裹即將發往天南海北,訂單的提示音仍此起彼伏。在這片土地上,傳統農業與現代電商的融合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小小直播間,鏈接着鄉土與遠方,更照亮了五寶鎮鄉親們持續增收、奔向共富的燦爛未來。(孔雲)
來源:貢井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