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數45年驟減50%!國際研究揭「恐與癌症、心血管病有關」單身男性也不能鬆懈

▲近年研究揭男性精子量45年驟減逾5成!專家點出環境毒素、壓力與飲食問題爲三大元兇。(圖/Pexels,下同)

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你以爲精子數量只跟「要不要生小孩」有關嗎?其實不只如此!即使是不打算當爸的單身男子,也該對這件事提高警覺。根據醫學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的大型研究,全球男性的精子數量在短短45年間竟然減少了超過一半,而且在2000年之後還加快了兩倍的速度下滑!

這項統合分析,檢視了來自全球53國、超過5萬7千名男性的精液樣本,結果發現,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濃度明顯逐年下降,且並非歐美特有現象,亞洲、南美、非洲、中東也出現同樣趨勢。

日本《Women’s Health》近日引述健康教練Ayumi的觀點指出,精子數量少不僅與「不容易受孕」有關,更與睾丸癌、心血管疾病、甚至早逝風險上升有關,背後反映的,是整體健康狀況亮起紅燈的警訊。

精子怎麼了?Ayumi點出3大原因1. 環境荷爾蒙潛藏殺機Ayumi指出,日常使用的塑膠餐盒、香氛用品、農藥等,都可能含有BPA(雙酚A)、塑化劑或草甘膦等「內分泌干擾物」,這些化學物質會干擾體內荷爾蒙平衡,讓男性激素下降、精子品質變差。

2. 壓力爆表、作息錯亂現代男性長時間盯螢幕、壓力大卻不知怎麼紓解,身體長期處於交感神經過度亢奮(俗稱戰鬥狀態),加上熬夜與淺眠,容易造成內分泌失調、慢性發炎,進而影響精子數與活動力。

3. 飲食西化、精緻加工Ayumi提醒,外食比例高、習慣吃炸物、甜食、速食、加工品等,不僅讓血糖震盪、營養失衡,也會導致精子的DNA受損、數量與品質雙雙下滑。

精子狀態=身體健康的內在指標Ayumi強調,「不要再用『男生應該沒事吧』來安慰自己了。」她指出,精子狀態其實反映身體的整體運作狀況,包括營養、荷爾蒙、自律神經、免疫與代謝等層面。因此觀察精液,不僅是備孕,更是健康檢視的重要一環。

3個立即可做的行動,從根本改善精子品質但其實精子的數量與健康狀態並非不可逆!Ayumi說明,精子更新週期約75天,只要從現在起調整生活習慣,數月內就可能明顯改善。

① 改吃「真食物」多吃蔬果、原型肉魚類、深綠色蔬菜,少碰高油高糖、加工食品與微波便當。選食時不只看營養標示,更應留意食材來源與包裝材料,降低化學物質殘留。

② 好好睡覺、補充深層睡眠睾固酮與精子生成在深層睡眠期間最活躍,建議晚上10點後關機、遠離藍光,咖啡因限在午後2點前,養成深呼吸入眠習慣,讓身體在夜間真正修復。

③ 學會放鬆與紓壓長期壓力會讓體內「壓力荷爾蒙」持續飆高,導致睾固酮下降。Ayumi建議透過早晨3分鐘深呼吸、接觸大自然、運動釋放壓力,並勇於表達情緒,不把煩悶悶在心中。

Ayumi提醒,「精子的狀況是日常生活選擇的總和。」只要願意改變飲食、作息與紓壓方式,不只精子數回升,更能擁有更強健的身體、穩定的情緒與長遠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