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花蚊子”!這份登革熱防護指南請收好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嚴敏

夏季蚊蟲活躍,登革熱進入高發期。杭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做好科學防護。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過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稱“花蚊子”)叮咬傳播,不會人傳人。

常見症狀:

被叮咬後5-9天可能出現典型症狀:

突發高熱:體溫可達39-40℃持續不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雙峰熱”現象;“三痛”:劇烈頭痛、眼眶痛、肌肉關節痛;皮膚表現:面部、頸部、胸部潮紅,病程第3-6天可能出現四肢或軀幹的充血性皮疹。

個人防護:

驅蚊產品選擇:使用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驅蚊劑,避免接觸眼睛、嘴脣及傷口,按產品說明使用;

穿衣指南:外出穿淺色長袖衣褲,並將褲腳塞進襪子裡,避免黑色等深色衣物吸引蚊蟲;

物理防護:家中安裝紗窗紗門,睡覺使用蚊帳,可使用電蚊拍、滅蚊燈等輔助工具;

時間提醒:日出後2小時、日落前3小時是蚊蟲活躍高峰,應儘量避免戶外活動。

環境治理

積水清理要點:每週必查:花盆托盤、廢棄輪胎、瓶罐等積水容器;重點區域:陽臺、車庫、房前屋後排水溝;

處理技巧:儲水容器必須加蓋;水生植物每週換水並清洗容器內壁;填塞竹節、樹洞等自然積水處。

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就醫:

消化道症狀:持續嘔吐無法進食、腹痛難忍;

出血表現:牙齦出血、鼻出血、黑便等;

循環系統異常:四肢溼冷、煩躁不安;

持續高熱。

(來源:潮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