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驅動生醫與農業發展 國科會初估帶動約14億元投資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長卓榮泰24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晶片驅動產業創新再升級-生醫與農業領域推動成果」報告後表示,「晶創臺灣方案」是推動賴清德總統「人工智慧島」與「健康臺灣」國政願景重要的關鍵基礎,透過晶片與AI關鍵技術,驅動產業創新及普惠應用。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透露,初估相關晶片延伸產值達1億元,促進投資金額約14億元,已有初步成果。
卓榮泰指出,推動半導體關鍵技術在生醫與農業領域落地應用,對發展精準健康與智慧農業具有關鍵意義,請相關部會持續拓展應用場域,深化晶片技術的導入,讓科技創新真正貼近人民生活,帶動全民智慧生活圈。並責成各部會持續厚植我國產業的全球競爭力,以「臺灣+1」的模式積極與世界鏈結,強化我國在民主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奠定政府與產業協力推動創新發展的良好基礎。
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副執行秘書呂佩融說明,國科會提出我國半導體科技發展四大策略,「延續優勢」、「國際拓展」、「應用創新」、「永續調適」,期望讓臺灣成爲引領世界半導體發展的關鍵力量,並擴散應用在百工百業上,包含帶動生醫與農業的產業創新發展。
呂佩融說明,國科會負責上游開發試製,透過產學研合作進行多重檢測生物晶片開發;經濟部負責中游研發試量產,發展新世代基因定序、植入式醫電等,建立研發到試量產的成功模式;農業部及衛福部負責下游法規及場域驗證,包含法規陪跑、人才培育,強調產品於終端落地銜接產業。
至於在實際推動成果方面,國科會表示,已將類比IC、邏輯IC、微元件IC、感測元件等晶片,着手開發癌症多重基因檢測生物晶片、早期心房顫動檢測晶片、巴金森氏症數位治療、禽舍管理機器人、植物病蟲害檢測、農漁畜產品藥物殘留檢測晶片等臨牀檢測或民生應用。
對於階段成果的展現,陳炳宇表示,目前晶創臺灣計劃正持續推動中,生醫與農業領域推動成果只是衆多計劃中的其中一項,目前投入的預算金額大約是10.5億元,預計明年也會編列差不多預算規模持續投入,至於執行至今已18個月,成果初估相關晶片延伸產值達1億元,促進投資金額約14億元。
最後,國科會補充,推動過程中已有超過30家新創及中小企業參與,並串連約20所學研機構,形成完整產學研醫農創新生態圈。未來將持續透過法規陪跑、臨牀實證及量產推動,串聯相關產業鏈,促使晶片成果落地產業,展現臺灣晶片科技應用在百工百業的強勁實力與落地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