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圍坐共解“千千結”
匡堰派出所民警在“小村夜話”活動中向羣衆瞭解轄區治安狀況。慈溪市公安局供圖
匡堰派出所民警在“小村夜話”活動中向羣衆宣傳反詐、防盜知識。慈溪市公安局供圖
“我家門口經常有大型工程車經過,夜間動靜有點大,我就在‘小村夜話’提了一句,沒想到第二天這個問題就解決了。”近日,浙江省慈溪市匡堰鎮倡隆村村民羅某反映問題後,民警當即協調工程單位變更行駛路線,並聯系村幹部在路口設置了限高杆,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羅某說的“小村夜話”,是慈溪市公安局創新推出的警民共治警務機制。去年以來,慈溪市公安局以匡堰鎮爲試點,在各村社、企業巡迴舉辦“小村夜話”警民交流活動,在不影響羣衆生產勞作的前提下,利用羣衆閒暇時間,跟他們聊近期訴求、矛盾瑣事、安全防範,延伸平安建設觸角,推動警源、案源、訪源治理取得實效。
試點以來,匡堰派出所有效警情、案件受理數、涉警信訪數同比分別下降15.5%、21.4%、14.3%。
民警就是“組局人”
“最近天氣好,遊客的車輛又多了,有沒有辦法管理起來?”“村口的監控能不能多裝點?”“大家有啥煩心事都說說,咱一起想辦法”……暮色四合,匡堰鎮乾炳村文化禮堂內燈火通明,十幾把木椅圍成大半圓,匡堰派出所民警裘鐵柱與村民們促膝而坐。
茶香嫋嫋中,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民警邊聽邊記,筆尖在“民聲賬本”上快速遊走,對能現場解答的問題一一回應,不能立即解決的則詳細記錄下來,以便後續跟蹤關注。
2024年10月以來,“小村夜話”活動在匡堰鎮各村社每月都會上演3到4次。匡堰派出所通過在村委會、企業廠區等場所就近開展活動,聽取羣衆訴求,並對潛在的風險進行“問診把脈”,不僅有助於找準隱患防控“癥結”,還能積極解決羣衆關心的實際問題。
前段時間,匡堰鎮龍舌村的一位村民在“小村夜話”反映,該村沿河南路旁,駐唱音樂主播的音響聲音特別大,一直持續到晚上9點多,嚴重影響了周邊村民的休息。
民警獲悉情況後,第二天便聯繫到該音樂主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方面要求主播降低夜間音響分貝,另一方面成功勸導他將駐唱地點改至遠離密集住所的龍舌村橋邊,既保障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滿足了音樂主播的需求。
截至目前,村民通過“小村夜話”反映的51條意見中,35條當場解決,16條複雜問題由住建、司法等部門“領辦”,派出所跟蹤關注,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匡堰派出所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5.5%,風險隱患處置效率提升60%。
部門都是“參與人”
爲進一步激活“小村夜話”的警務效能,慈溪市公安局主動對接慈溪市委政法委,推動各鎮街矛調中心窗口高效承接非警務類矛盾糾紛的接收、流轉、盯辦等工作,針對鄰里、土地、勞資等疑難糾紛,將鎮街、事權部門、村社等各方力量召集至“小村夜話”,共同參與矛盾化解。
“好!都是四十年老鄰居了,咱不鬧生分了!”近日,匡堰鎮崗墩村村民老王和鄰居在村民見證下握手言和。兩人的矛盾因道路地界劃分問題由來已久,並於不久前激化。
針對此疑難糾紛,匡堰派出所聯合村委會、司法所和矛調中心,邀請矛盾雙方當事人及長輩、鄉賢、鄰里等一同出席在該村舉行的“小村夜話”。
在村民家中,大家通過喝茶談心的方式瞭解矛盾根源,民警和調解員用鄉音土語擺事實講道理,最終促成雙方各讓一步,相互理解,這起長達40年的鄰里糾紛得到實質性化解。
這並非個例。針對矛盾糾紛“頑疾”,慈溪市公安局聯動矛調中心、住建、司法等部門“會診”,邀請鄉賢、農村長者、律師、居民代表等48人組成“義務調解團”,構建起“部門協同、鄉賢助力、羣衆參與”的三維調解網絡,問診基層矛盾的同時,不斷完善共治警務建設。
半年來,11件“陳年舊疾”在茶盞交錯中得到根治,匡堰鎮糾紛類警情同比下降41.6%,贏得羣衆的一致認可。
羣衆成爲“話事人”
“這樣的活動要多辦,晚上來聊聊,心裡亮堂堂!”在最近舉辦的一場“小村夜話”中,匡堰鎮龍舌村村民張先生豎起了大拇指。就在兩天前,他的妻子沉迷短視頻“點贊返利”,並對墊付佣金深信不疑,正是“小村夜話”上的反詐宣講短劇讓他及時反應過來報了警,經過民警兩個小時的“拉家常式”勸阻,張先生一家保住了準備匯出的8000元。張先生話音剛落,就有村民代表“點單”要求民警講講最近的詐騙新套路。
隨着“小村夜話”活動的持續開展,傳統“我講你聽”的單向灌輸已成爲歷史。匡堰派出所通過組建“上林講師”團隊,吸納律師、教師、醫生等志願者,在“小村夜話”中根據羣衆需求開展“點單式”宣講,催生出豐富多彩的平安課堂:反詐宣講員用方言講述詐騙陷阱,禁毒社工展示仿真毒品模型,醫生傳授急救技能……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村民、企業代表成爲“話事人”現身說法,不僅激發了村民討論熱情,提升了宣傳效果,也引領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他們自發組建義務巡邏隊、糾紛調解隊,讓夜話催生平安種子,在鄉土間紮下根來。從噪聲擾民到土地糾紛,從反詐宣傳到隱患排查,“小村夜話”就像一根金線,串起基層治理的千頭萬緒。(法治日報記者王春、通訊員黃禕禕、楊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