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勇爭先實幹家|“小巷總理”惲梅:破治理“硬骨”,解民生“千結”
紮根基層近30年,一頭長髮剪成了齊耳短髮,因爲“沒時間洗頭”,最忙的時候“每天睡不到4小時”,每天像陀螺一樣風風火火奔忙於社區大小事和不同會場之間,但每次看到她,仍是滿腔熱忱、精力充沛的樣子。她是“小巷總理”,上海普陀區宜川路街道中遠兩灣城第三居民區書記惲梅。她的故事,是社區治理的生動實踐,也是基層幹部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小巷總理”解民生“千結”
在中遠兩灣城,惲梅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居民們只要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惲書記。
位於中遠兩灣城西區的小紅帆幼兒園園長郭曉娟對惲梅既感謝又欽佩。此前,西區99弄227號某住戶在幼兒園不知情的情況下,在窗戶私自搭建樓梯,翻越到幼兒園頂樓屋頂私建蔬菜花草。花盆承重大、數量多、堆放面積大,導致幼兒園屋頂內側滲水、牆面剝落,還對幼兒戶外活動構成安全隱患。園方多次與該居民溝通,要求搬走違章物品,但一年來毫無進展,且違章物品有增多趨勢,無奈向中三居委求助。惲梅得知後,立即召開網格會議,聯絡宜川街道辦事處、萬科物業和中山北路派出所。第二天,各部門就到現場勘察,並聯合開出整改通知書,責令七日內搬走違章物品。在惲梅的積極協調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持續了近一年的違章搭建問題得到快速解決。
曾經,小區道路老化問題也長期困擾居民。居民提出意見後,惲梅積極推動“小區道路改造升級”工作,深入基層走訪,瞭解社情民意,組織居民代表召開座談會,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在項目規劃階段,她與相關部門和施工單位反覆溝通,確保改造方案既符合居民需求,又具有可行性和經濟性。施工監督過程中,經常到現場查看施工進度和質量,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小區道路煥然一新,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作爲內環內最大的商品房小區,中遠兩灣城也同樣面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最近,就有居民來反映老年人就醫不便的問題。於是惲梅又忙碌了起來,實地調研走訪、多方奔走協調、對接有關部門,歷經數月溝通磋商,終於開通中遠兩灣城直達普陀區人民醫院的定製公交DZ304線。運行2個月來,定製公交常常“滿座”,受到了居民的歡迎。
“未來,我們還要進一步深化社區治理創新,提升服務水平,讓百姓的‘願望清單’變爲‘幸福賬單’。”惲梅說。
創新社區治理,啃下“硬骨頭”
自從惲梅擔任中遠兩灣城第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後,明顯感到“身上的擔子重了”:“社區治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們用心去傾聽居民的聲音,用智慧去解決居民的問題。”到任後,她積極探索創新治理模式,以“樓事樓議”小型業主會爲核心理念,打造黨建特色品牌,構建起黨建引領多元協同、民主協商精細管理的社區善治格局。
蘇州河貫通工程是社區治理中的一塊“硬骨頭”。該工程涉及多方利益協調,居民意見不一,推進困難重重。有居民擔心工程影響房屋採光,有的對施工期間的噪音和灰塵不滿。沒有絲毫捷徑,惲梅帶領班子成員挨家挨戶走訪,耐心傾聽居民的想法和擔憂,並詳細記錄。
“一開始很多居民不理解,覺得工程會擾亂生活。我就一家一家解釋,告訴大家工程完成後社區環境會極大改善,生活質量也會提升。同時,針對居民擔憂,我們制定措施,比如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減少噪音和灰塵影響。”惲梅回憶道。在她和班子成員的不懈努力下,居民逐漸理解工程意義,態度也有所轉變。她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付出了成倍的時間、精力,爲居民的合理訴求尋求解決方案,打消居民顧慮,最終迎來了蘇州河普陀段最後一個“斷點”的貫通。如今,美麗的蘇州河畔已成爲居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這一案例也成功獲評“上海城市治理優秀案例”。
爲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惲梅積極引入第三方力量賦能社區治理,推動普陀區人民法院持續賦能參與中遠兩灣城超大型社區法治建設,打造全市首個“居委法苑”。這一舉措集聚了多元解紛力量,探索建立了三大解紛機制,有效緩解了居民區解紛壓力,破解了“小馬拉大車”問題,切實提升了基層治理整體效能,也提升了社區治理的專業化和法治化水平。
“大梁帶小樑”,培育社區新苗
“社區治理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在社區治理領域取得一定經驗和成績後,惲梅積極提煉總結,形成具有複製推廣價值的“法寶”。同時,她還被聘爲普陀區“大梁”書記,持續積極發揮引領作用,與社區工作者、基層幹部等分享經驗,爲社區治理事業培養後備力量。
“一步步走來,歷練的成長,離不開居民區書記惲梅的協助和支持。”中遠兩灣城業委會代表張英華曾是西區147號樓棟業主代表,目前擔任樓組長和第四屆業委會西區委員。2019年起,張英華所在樓棟電梯已使用近20年,故障頻發,對居民安全造成極大隱患,被推選爲樓代表的她聯繫居委溝通。惲梅獲悉後,第一時間提出“換梯”方案。“當時,換梯並沒有太多經驗參考,是惲書記帶着我們一步步摸索、解決問題。”從成立換梯小組、召開“三駕馬車”討論會,到維修資金不足、電梯公司溝通分期付款……惲梅和換梯小組共同跨過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讓居民們用上了新電梯。
惲梅積極對年輕書記進行結對帶教,經常交流工作心得,分享經驗和方法。在帶教過程中,她注重實踐鍛鍊,帶領年輕書記深入社區,瞭解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問題,但治理的理念和方法是相通的。我希望把我的經驗分享出去,讓更多的社區能夠少走彎路,更好地爲居民服務。”惲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