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暴跌95%的蒙牛,股價爲何漲超10%?

(文/朱道義 編輯/張廣凱)

行業下行的週期中,頭部乳企也正面臨挑戰。

2月18日晚間,蒙牛披露發佈盈利預警公告。公告顯示,蒙牛預期2024年度總收入同比下降;2024年度淨利潤約爲0.5億元至2.5億元,較2023年的48.09億元大跌,同比下降約94.8%至98.9%。

關於總收入下滑,蒙牛解釋稱,主要系原奶供需矛盾突出、消費需求不及預期。“但得益於原奶價格下降,以及各種提質增效措施,公司預計2024年毛利率及經營利潤率同比明顯提升。”

針對淨利潤大跳水,蒙牛則稱受貝拉米商譽減值38億元至40億元、聯營公司現代牧業虧損(對應公司應占虧損7.9億元至9億元)的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貝拉米計提商譽及相關無形資產減值,成爲蒙牛歷史上最大減值事件,疊加現代牧業相關減值影響,導致蒙牛2024年淨利潤同比驟降。

蒙牛澤表示,本次公告主要涉及兩項商譽和資產減值,均爲一次性、非現金項目,不影響蒙牛業務發展和運營。若剔除上述減值,歸母淨利潤仍然表現穩健,經營現金流充裕,且兩項減值不會影響2024財年分紅。

而這兩大資產計提減值,很大程度源於蒙牛此前擴張併購帶來的“後遺症”。

現代牧業作爲蒙牛的主要原奶供應商,自2005年成立以來便與其關係密切。2013年前,蒙牛因快速擴張面臨奶源短缺問題,頻繁出現“搶奶”事件,亟需穩定優質的奶源供應。2013年5月,蒙牛收購現代牧業26.92%股權,持股比例增至27.99%,成爲單一大股東;2017年,蒙牛再度增持現代牧業16.7%的股權,成爲實控人。

但2021年後,國內奶源產能過剩導致價格持續下跌,蒙牛旗下牧場現代牧業、中國聖牧普遍承壓。不久前的2月19日,現代牧業發佈公告,預計2024年度業務由盈轉虧,淨虧損約爲13.5億元至15.5億元,2023年同期的淨利潤約爲1.85億元。

蒙牛收購貝拉米,則是典型的高風險戰略併購。貝拉米是澳大利亞知名的有機嬰幼兒奶粉品牌,主攻高端市場。2019年,蒙牛宣佈以14.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67.7億元)的對價收購貝拉米。

但高價收購後,貝拉米並未給蒙牛奶粉業務帶來預期的增長。數據顯示,2020-2022年,貝拉米營收規模持續縮水,由10.32億元降至1.24億元。2021年—2022年,蒙牛對貝拉米分別計提商譽減值6.2億元、7.42億元。

從上述信息來看,貝拉米對蒙牛乳業的拖累最大。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爲,此前蒙牛爲了加快擴張,進行了多次大型併購,累積的商譽減值風險過大。

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認爲,“商譽減值和生物資產減值屬於非經常性損益,不會對未來經營產生持續性影響。通過這次‘一次性出清’,蒙牛實際上釋放了歷史包袱,使資產負債表更加健康”。

發佈盈利預警後首個交易日,蒙牛股票收盤價格爲17.26港元/股,當日漲幅10.36%。不過到了20日,其股價回落3.94%。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