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5年抗癌,演員朱媛媛離世,癌症爲什麼越來越年輕化?

“人活着都會經歷失去,我們都害怕失去,但是面對這種害怕最有利的反擊就是,認真活好每一分鐘,每一秒鐘。”

這是演員朱媛媛在抗癌題材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經典臺詞。這位積極面對人生的女演員,永遠定格在了51歲。

5月21日,演員辛柏青發文,說妻子朱媛媛經歷5年抗癌,於5月17日離世。尊重朱媛媛遺願,喪事從簡。

訃告中寫道:“在與癌症抗爭的近五年時間裡,她並沒有悲觀消沉,依然堅定、自信地面對困難。”

爲什麼有的癌症患者外表看起來沒有特殊之處,卻會突然離世?查出癌症,帶病工作是好是壞呢?

專家表示,腫瘤是一種慢性病,不會有人因爲癌症本身突然引發死亡;但也有癌症患者會因腫瘤的存在,導致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引起血栓,或血栓突然脫落堵塞血管進而導致死亡。

在帶“病”工作這件事上,不同的癌種以及腫瘤的早期、晚期差別很大,不能一概而論。

在傳統觀念中,癌症似乎是一種“老年病”,然而,近年來早發性癌症(Early-onset cancers)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

國際著名期刊Cell上發表了一篇題爲“Early-onset Cancers:Biological Base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的研究,其核心目標是理解早發性癌症發病率上升的原因,併爲這些年輕癌症患者的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研究指出,早發性癌症的發病機制通常涉及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遺傳因素包括基因突變,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與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早發風險增加有關。環境因素可能包括生活方式選擇,如吸菸、飲食習慣、肥胖以及長期暴露於某些化學物質或輻射等。此外,某些病毒性感染,如人乳頭瘤病毒(HPV)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

爲什麼年輕人發病率上升?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於2024年2月發表的“2022年中國惡性腫瘤疾病負擔情況”報告,我國45歲以下人羣的癌症發病率顯著增長。肥胖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導致年輕人患癌風險增加的潛在因素之一,但這些因素並不能完全解釋癌症年輕化的現象。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人體內微生物羣的破壞。

圖源:國家癌症中心

同樣全球統計數據顯示,50歲以下成年人中多種癌症的發病率正在上升,預計從2019年至2030年,早發癌症的病例數將激增約30%。在美國,結腸直腸癌已成爲50歲以下男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在年輕女性中則成爲癌症死亡的第二大殺手。儘管癌症年輕化的確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這一趨勢已成爲一個不容忽視的全球性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提供預防和治療的有效策略。

圖源:Nature

早發性癌症的發病率上升與多種因素有關

西方化的飲食習慣:現代飲食中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日益普遍,快餐和加工食品的消費增加,導致營養不均衡。缺乏足夠的蔬菜和水果使得抗氧化劑和纖維素的攝入不足,這些都是降低癌症風險的重要成分。這種飲食模式不僅導致肥胖,還可能引發代謝綜合徵,進而增加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

缺乏運動: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在年輕人中越來越普遍,缺乏規律的體育活動與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研究表明,定期鍛鍊可以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水平,從而減少癌症的發生。

藥物濫用:抗生素的過度使用不僅可能導致抗藥性細菌的產生,還可能破壞腸道微生物羣的平衡。腸道微生物羣在維持免疫系統健康方面起着關鍵作用,失衡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增加癌症風險。

環境污染:空氣中的PM2.5和其他污染物被認爲是潛在的致癌物,長期暴露可能導致細胞損傷和基因突變。研究發現,空氣污染與肺癌、膀胱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有顯著關聯。環境中的塑料微粒污染也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些微粒可能通過誘導氧化應激和影響免疫系統的監視功能,促進癌症的發展。

抗衰防癌,做好這6點很重要!

1. 健康飲食

長期高油、高鹽、高糖飲食,不僅導致肥胖,也會增加患癌風險,建議試試“東方健康膳食模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了“東方健康膳食模式”,是基於我國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地區爲主要代表,膳食特點以食物多樣、清淡少油爲主,尤其以豐富蔬菜水果、多魚蝦海產品、多奶類和豆類爲主要特徵。這樣的飲食模式更能避免營養素的缺乏、肥胖以及相關慢性病的發生,提高了預期壽命。

(1)增加粗糧,減少精米精面;

(2)推薦植物油,低溫烹飪;

(3)增加白肉、減少紅肉,推薦豆製品;

(4)蔬菜多多益善,保證適量水果;

(5)推薦適量堅果、奶類;

(6)強烈推薦蒸、煮、涮的烹飪方式。

2. 充足睡眠

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減緩衰老、預防癌症非常重要。2024年3月,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期刊上刊發了一篇關於睡眠的研究顯示,7小時睡眠最延壽,過長過短的睡眠時間都會促進身體生物學衰老。《健康中國行動》中建議成年人每天睡覺的時間平均保持在7-8小時。

此外,早點睡覺也很關鍵。2021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雜誌·數字健康》刊發研究發現:在晚上22:00-23:00之間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入睡時間在午夜或更晚的人發病率最高。

3. 規律運動

規律的運動有益健康,一週最好有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2024年4月,悉尼大學研究人員在《糖尿病護理》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晚上18點以後進行運動,對健康有最大益處,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風險降到最低。

怎樣纔算中等強度運動?

據國家體育總局發佈的《全民健身指南》,中等強度運動是指,運動過程中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

還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判斷法:如果運動時你微微喘氣,可以正常說話,但不能唱歌,說明此時的運動強度爲中等;如果運動時你說幾句話就要停下來喘氣,說明此時的運動強度較大。

健康時報圖

4. 遠離菸酒

遠離菸草、遠離二手菸、儘量不飲酒!菸酒和加速衰老、致癌的關係密切。2022年《美國醫學會雜誌》線上刊發了一項研究,證實了及早戒菸的好處:35歲前戒菸,可完全“逆轉”菸草造成的死亡風險。其中,吸菸者的全因死亡率是從不吸菸者的2.8倍,戒菸者的死亡率則明顯低於繼續吸菸者。越是年輕時戒菸,健康收益最大。

2023年一項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研究顯示,男性飲酒會導致61種疾病風險上升。這61種疾病中有28種曾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可與飲酒有明確關係,比如酒精肝/肝硬化、幾種消化系統癌症(肝癌、食管癌等)、糖尿病和高血壓等。

5. 定期體檢

其實很多疾病早期發現都能有效治癒,甚至包括不少癌症。即便對於無法治癒的疾病,早發現也能夠通過醫生的診治來延長壽命,改善生活質量。所以,定期體檢對於及早發現身體問題、及時治療至關重要。

6. 良好心態

一個人的心態很重要,心情舒暢了,吃飯就香了,睡得也香了,人願意動了,精神頭好了,看着也就年輕健康了。2022年《衰老》雜誌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孤獨、恐懼、抑鬱等負面情緒對衰老具有顯著加速作用,可使生理年齡變老近20個月,比抽菸的危害還大。

最後,千萬別把年齡當優勢,年輕從來不是資本,健康纔是!

資料來源:生命時報、浙江省腫瘤醫院微信公衆號、健康時報

(大衆新聞記者 黃鑫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