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因癌症去世,專家建議40歲起就應關注防癌體檢
5月21日,51歲的著名演員朱媛媛因癌症去世,不少網友在討論,50歲以後到底要重視哪些防癌體檢。南京市第一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王軍表示,50歲以上人羣要格外重視呼吸系統肺癌篩查和消化系統腫瘤篩查。“所有癌症早發現、早治療都能顯著提高生存率。”王軍特別強調,建議40歲以後都要重點關注防癌體檢,熬夜、吃外賣、久坐、不注意自我管理等,都容易誘發癌症,一定要注意早篩早診早治。
40歲以後就要關注防癌體檢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大便隱血檢測常被忽視,但這一項目對發現消化道腫瘤意義重大,每年都有因大便隱血異常而查出腫瘤的案例,但卻是現在很多人常忽視的檢查。”王軍指出,如果按照性別來分類,50歲以上的女性還需重點關注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宮頸癌可通過HPV檢測和TCT液基細胞檢測早期發現,尤其是HPV16、18型陽性者需高度警惕;乳腺癌篩查則包括外科觸摸、超聲、鉬靶等,若出現泌乳、乳房外觀改變或結節等情況,需及時檢查。男性則應重視前列腺癌篩查,PSA指標檢測是關鍵,若結果陽性,可進一步做磁共振或B超檢查。
“建議40歲以後都要重點關注防癌體檢,隨着生活方式的改變,熬夜、吃外賣、久坐、不注意自我管理等,這些都容易誘發癌症,導致腫瘤呈年輕化趨勢,所以一定要注意早篩早診早治。”
平時體檢很好,爲何突然就“中晚期”
不少網友表示,有些人平時體檢時好好的,怎麼幾個月後突然就成了“中晚期”?南京市第二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王清波表示,健康體檢≠防癌體檢。人體是一個動態系統,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一次體檢的結果並不具有長期意義,甚至幾個月就可能改變,特別是腫瘤發展速度快且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發現可能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那麼,生活中如何科學預防癌症?王清波認爲要從飲食、運動等方面做起。在飲食方面,他強調,食品一定要平衡、多樣化,在每天的飲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穀類和豆類應占2/3以上。多增加澱粉和纖維素的攝入量,可降低患大腸癌的風險。多食菌菇類食品,有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癌。戒菸限酒,少吃高脂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低脂肪飲食可以減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大腸癌的危險性。選擇恰當的植物油並節制用量。少吃鹽,少吃醃製食物。鹽的每日消耗量應少於5克(約一茶匙)。不要食用在常溫下存放時間過長、可能受污染或黴變的食物。不吃燒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烤的魚和肉或醃肉,燻肉也只能偶爾食用。
專家建議適度運動,過度肥胖增加患癌概率
在運動方面,王清波強調,要適度地運動。研究表明,過度肥胖會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促進新陳代謝,加強消化吸收,有利於體能增強。他建議大家,如果工作時很少活動或僅有輕度活動,每天應有約1小時的快走或類似的運動量。每星期至少還要進行1小時出汗的劇烈活動,當然,具體的運動類型和時間也要根據個體情況合理選擇,量力而行。
“一些長期的慢性炎症,在機體內外的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會出現癌前病變,久之則會發生癌症。如肝硬化、慢性乙肝、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結腸炎等疾病,所以大家要積極治療慢性病。”王清波提醒,平常還要懂得平衡心態,在工作中找樂趣,讓身體保持健康狀態;提倡及時進行相關疫苗接種,如接種HBV、HPV疫苗等,可以有效減少肝癌和宮頸癌的發生。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