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爲什麼越來越“不服管了”?

前段時間,一條微博衝上熱搜,討論點聚焦在: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服從性差嗎?

“95後整頓職場”“00後反向背調公司”…年輕人的“不服管”成了職場熱議話題。是這一代真的難帶,還是職場PUA終於碰上了硬茬?

其實活在職場,不止是年輕人,就是現在熬到中年的成年人也都是一步一步從接受服從性測試過來的。

與其說年輕人服從性差,不如說是年輕人學會了說‘不’!”,拒絕被不合理馴化。

01 職場常見“服從性測試”‍你中招了嗎?

所謂“服從性測試”,就是上級或同事通過一些看似“小事”,測試你是否好拿捏。以下是職場最常見的幾種套路:

1. “幫個小忙”試探

比如 “幫我帶個早餐吧”“這份PPT你‘順手’改一下?”這種小要求在心理學上又叫登門檻效應,潛臺詞在於:測試你是否會無條件接受額外任務,方便日後得寸進尺。

2. “彈性加班”文化

這類試探的開場白通常是 “今晚加個班,年輕人要多學習!” “週末有個急活,你辛苦一下。”重點在於測試你是否願意犧牲個人時間,成爲“免費勞動力”。

3.“時間壓力”任務

這類測試主打一個突襲和時間壓力。比如“5分鐘後開會,你準備一下彙報”“這個方案明天就要,今晚趕出來”,這種測試的目的在於試探你在突發壓力下是否會乖乖聽話。

4. “道德綁架”話術

這類指令通常兼顧畫餅式和貶低式洗腦。比如“團隊需要你,這點事都不願意做?”“別的同事都能接受,你怎麼不行?”,一般得逞策略在於利用未來願景釣你上鉤或者利用愧疚感讓你放棄反抗。

5. 延伸到生活面的干預

將聚焦點放在職場以外。比如,“穿這麼休閒,不夠職業化”“單身就是有時間,多加點班唄”這類測試想擴大對你的影響力,試圖左右你的生活標準。

02 年輕人的不服從,源自覺醒

老一輩常說:“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但真相是——年輕人不是不服從,而是拒絕無意義的服從。

1. 維權意識增強,拒絕爲不合理買單

以前:“領導畫的餅,含淚也要吃。” 現在:“薪資透明、勞動法普及,年輕人一眼看穿套路。” 這使得無效加班、畫餅管理越來越難奏效。

2. 隱忍文化改變,更加註重職場體驗

老一輩:“工作要忍,飯碗最重要。”年輕人:“工資買我8小時,不是24小時。” 當代年輕人拒絕無意義內卷,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3. 職場選擇增多,更加看重實際收益

以前:“在一家公司幹到退休。”現在:“工資不漲就跳槽,性價比纔是王道。”總的來說,年輕人更看重實際收益,而非虛假的“忠誠度測試”。

4. 看清職場本質,不容易被情感勒索

以前:“領導批評我,是不是我不夠好?”現在:“PUA?直接懟回去!” 畢竟,年輕人更擅長識別情緒勒索,保護自我邊界。

03 年輕人該一味服從嗎?聰明人都這樣做!

要知道盲目服從 = 職場韭菜,但完全反抗 = 自斷後路。真正的高手,更懂得戰略性服從。

該服從的一定配合,像合理的工作職責,該做還是得做。要爲自己的職業規劃和成長去考慮。

但不該服從的一定要堅決拒絕,要樹立你的底線:比如,明顯壓榨的行爲,無償加班、職場PUA等。違背原則的要求,比如背鍋、做假數據。情感綁架式指令,比如“你不做就是不顧團隊”。

同時一些反制技巧可供大家參考:

一是軟性拒絕。比如“這個任務我需要評估優先級,晚點回復您。”

二是反向提問。比如說:“這個需求很急嗎?是否有其他同事可以協作?”

三是拖延戰術。比如說:“我先記下來,等手頭工作完成再處理。”

尊重職場,尊重前輩,並不代表要事事服從。對服從文化“祛魅”,不是年輕人墮落了,而是職場在進步。

相信未來的職場可以以事爲先,對不合理的權威祛魅,真正走向良性發展!‍

來源 | 智聯招聘(ID:zhaopin-com)

作者 | 桃之窈窈 ; 編輯 | 荔枝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