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美扶植英特爾 不如協助臺積
英國經濟學人廿一日專文提到,川普政府與其斥資扶植正深陷困境的英特爾,不如協助臺積電等盟友的晶片商在美設廠,並應體認臺灣及其安全對半導體供應鏈具關鍵重要性。
英特爾五十年前曾是尖端科技代名詞,象徵美國科技和商業實力,如今卻幾乎沒供應任何用於人工智慧(AI)的先進晶片,甚至已淪爲美國政府補助及保護的對象。
美國總統川普揚言對外國輸美晶片課徵關稅等措施也許能替英特爾爭取時間,但對美國國益卻適得其反。
美國應汲取三大教訓。其一是別寄望維持英特爾完整無缺,例如可將晶圓廠業務賣給軟銀;其二是放眼臺積電和三星等英特爾之外的晶片製造商,併爲他們解決問題;其三是即使本土晶片製造商強化美國韌性,美國仍無法和全球其他地方隔絕,例如荷蘭的極紫外光曝光機及日本的晶片製造設備。
就算臺積電在美國的第三座晶圓廠預計於二○二○年代尾聲開始生產二奈米晶片,但三分之二的二奈米晶片很可能仍在臺灣生產,臺積電的模式植基於先在臺灣創新、再向全球擴散。
爲了維持美國晶片供應鏈的韌性,川普需連貫且深思熟慮的策略。然而他對臺灣問題的態度隨興,認爲中國大陸不會在他任內侵臺,也未提供臺灣一貫的支持;他矢言對外國輸美晶片加徵關稅也將使美國消費者受損,晶片製造商需要的是穩定,而非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