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核武來襲! 臺灣如何在川普貿易新秩序中尋找機遇

▲川普已提出的關稅政策,以及即將推出的減稅政策,宛如投下經濟領域的「雙重核彈」。(圖/路透)

●傅馨儀/執業律師、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經濟法博士後期研究

川普已提出的關稅政策,以及即將推出的減稅政策,宛如投下經濟領域的「雙重核彈」,第一顆爲關稅核彈,針對全球貿易逆差國家祭出高額關稅;第二顆爲減稅法案核彈,延續並擴大2017年的減稅政策。這些政策不僅將深刻影響美國經濟,進而影響各國貨幣、國債、金融資產,造成全球經貿秩序重組。

減稅與高關稅創造「經濟核彈風暴」 可能導致「滯脹」局面

回顧川普前一次任職美國總統時期發佈的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TCJA),其宣稱目標是刺激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並提高工資水平。

然而,實際結果遠不如預期,該法案確實短期落實企業減稅目標,但未達成資本回流美國投資和薪資提升。該法案的主要受益者爲高收入者與企業股東,擴大租稅不公平的貧富差距,且因爲所得稅收減少增加美國財政赤字,加劇美國的債務負擔。

2025年川普政府的經濟政策將更加激進。對全球貿易各國增加關稅的政策,雖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和減少貿易逆差,但實際上高關稅將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加劇通貨膨脹壓力,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額外成本。

貿易壁壘升級將導致全球GDP下降,並可能觸發全球貿易伙伴的報復性措施,進一步惡化全球貿易環境。也讓長年以來全球建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維持國際貿易的安定與平等功能搖搖欲墜。

川普2025年減稅法案的政策,雖然所有收入階層都可能適用稅收減免,但若未防範高收入家庭將獲得不成比例的好處,注意稅收正義,恐延續2017年租稅政策不公平的不良後果。

更令人擔憂的是,減稅與高關稅的組合將創造「更強大的經濟核彈風暴」:一方面減少政府稅收,另一方面增加消費者負擔和企業成本,可能導致經濟停滯與通膨並存的「滯脹」局面。

▼減稅與高關稅的組合將創造「更強大的經濟核彈風暴」,可能導致經濟停滯與通膨並存的「滯脹」局面。(示意圖/達志影像)

臺灣的應對策略

臺灣是出口導向經濟體,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和全球供應鏈的穩定。面對這一局勢,臺灣政府應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首先,加強與美國的溝通,爭取關稅豁免或降低;其次,協助企業分散市場風險,開拓全球佈局的貿易市場;同時應加速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增強經濟上的競爭力。

對企業而言,關鍵是提前部署、靈活應對。強化評估供應鏈脆弱性並制定備用方案;考慮調整全球生產佈局;投資自動化和智能製造,降低生產成本;加強研發創新,開發獨特產品和服務,降低價格競爭壓力;積極尋求跨國合作伙伴,共同應對貿易壁壘。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大國的政策對全球的影響往往超出預期。就如同奧本海默主導的曼哈頓計劃,製造了改變世界的核武器,被喻爲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爲人類帶來火種,既是文明的禮物,也帶來了毀滅的可能。

同樣,激進的經濟政策可能在短期內看似提振美國經濟,但勢必會傷害全球經濟體系、國際經濟法規秩序和美國自身利益。

川普的任何重大政策變化都將產生連鎖反應,目前看到已投下的關稅原子彈已經讓世界經濟站在十字路口。臺灣在財政經濟上不僅要因應關稅原子彈,也須對於即將投下的第二顆核彈--減稅政策--造成的連鎖反應影響預作防範,讓臺灣有機會在這場經濟變局中不僅存活,更能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將挑戰化爲契機。

▼川普的任何重大政策變化都將產生連鎖反應,目前看到已投下的關稅原子彈已經讓世界經濟站在十字路口。(圖/資料照)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