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城市更新頂層設計出臺 萬億級賽道按下“加速鍵”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 題:中國城市更新頂層設計出臺 萬億級賽道按下“加速鍵”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爲城市更新領域的頂層設計,《意見》明確了推動城市更新的“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圖”。分析認爲,這意味着中國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鍵”。

爲何此時強調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指出,2024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超過67%,進入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後期。從國際經驗和城市發展規律來看,這一時期英國、美國等許多國家都開展了城市更新工作。

他指出,中國城市發展已進入以存量爲主的新階段,國家發展目標、市場需求、百姓訴求等都發生變化,城市建設必須主動適應這些變化,從關注增量、追求規模擴張、拉大城市框架轉向關注存量、追求品質提升和結構優化。

而且,通過對閒置土地與老舊建築的盤活利用,城市更新能解決居住質量這一民衆關心的現實問題,還將成爲擴大內需、拉動投資和消費的重要“引擎”。

國家開發銀行住宅與城市建設業務部總經理胡廣華透露,“十四五”以來,國開行累計承諾城市更新領域相關貸款約1.8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發放貸款超1.1萬億元,支持了管廊管網更新改造,老舊街區、老舊廠區、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改造,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等重點領域。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共實施城市更新項目6萬餘個,完成投資約2.9萬億元。

此番《意見》明確,城市更新將聚焦加強既有建築改造利用,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開展完整社區建設,推進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修復城市生態系統,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八方面主要任務。

如何理解這些主要任務?首先,圍繞民衆關切問題,《意見》強調持續推進既有建築、老舊小區、完整社區等住宅住區的更新改造。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表示,也就是抓牢“安居”這個基點,努力爲民衆創造高品質生活空間。其中包括加快建設更加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住宅,補齊養老、托育、停車等服務設施短板,打造民衆需要的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

其次,《意見》關注老舊街區、老舊廠區的更新提質,激發經濟新動能。王凱表示,一方面,通過推動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功能轉換、業態升級,營造差異化、沉浸式、體驗式的場景,打造更具有吸引力的新型消費空間;另一方面,通過將廢棄老廠房改造爲創意園區,將老舊街區升級爲創新街區,能夠吸引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等新興產業入駐,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意見》還強調要大力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築牢城市安全發展底線。城市燃氣、橋樑、供水、排水、熱力、綜合管廊等,是維繫城市正常運行的“生命線”。過去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積累的一些重“面子”輕“裡子”等問題近年來有所顯現,王凱表示,通過全面排查城市基礎設施風險隱患,推動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的短板弱項,有利於增強城市防災減災能力,保障城市運行安全和民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它也有助於擴大有效投資。

此外,《意見》還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呂舟指出,每個城市在誕生、發展的過程中都會留下具有標誌性的印記,形成其歷史和文化記憶。《意見》強調開展文化遺產影響評價,建立健全“先調查後建設、先考古後出讓”的保護前置機制等有助於讓歷史文化遺產突破時空界限,在當代城市中生長出新的文化年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