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打詐顧ATM成常態? 銀行啓動人臉辨識還需等這步
▲全國各縣市警方出動人力「顧ATM」打擊詐騙集團,對基層員警來說,工作量倍增。(示意圖/中時報系資料)
圖文/CTWANT
一位民衆向CTWANT記者爆料,曾見「警察在超商顧ATM的奇特現象」「要領錢的民衆都要說自己身份證字號,讓警方覈對是否爲本人……」「原因是這臺ATM被通報詐騙的機率太高,因此警方決定來顧機臺……真是辛苦」。
這是發生在新北市板橋區一商圈內的特殊景象,且多年來在全國多處也曾見此況,反映ATM(銀行自動櫃員機)成了打詐重要一環。據此檢警2月25日在金管會研議堵詐防詐等相關打擊詐騙集團措施會上,建議ATM能夠進一步協助在調查車手等疑犯的人臉辨識作業,也就是民衆在ATM提款、轉帳需要露出全臉(不能戴口罩、安全帽等)的防詐措施。
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即表示,鼓勵銀行業可考慮檢警建議的ATM系統進階升級人臉辨識,目前對銀行業來說技術較無問題,但仍需時間與設備升級等建置費用。至於是否涉及侵害隱私權等相關法律,銀行局承辦員則跟CTWANT記者說由於未儲存相關生物特徵,並未涉及此領域。
▲民衆禁戴安全帽進銀行辦理存提款等相關交易,卻可以順利使用自動櫃員機(ATM)。(圖/中時報系資料)
CTWANT也進一步調查,原本民衆進入銀行即禁止戴安全帽、口罩,2020年爆發Covid-19疫情之後,纔開放可戴口罩進入銀行;而在十多年前即已亮相的「ATM預警保全系統」技術,即可以要求民衆脫掉安全帽、口罩纔可以提領。如今,包括中國信託銀行、臺新銀行、上海商銀等ATM的技術上,已達可供人臉辨識程度。
臺新銀行於2018年12月即爲市場上首家推出ATM刷臉提款服務,並於隔年9月擴大新增存款、轉帳等ATM人臉辦識服務,臺新銀ATM目前已具備人臉辨識功能,且須具有一定交易安全措施,包括需持有本人金融卡搭配交易密碼進行身分覈驗、限制交易金額、交易防詐提醒及交易通知等。
不過,由於銀行局現採鼓勵措施,記者詢問多家銀行業者皆稱,「將視整體金融環境與主管機關相關法令規範,參考同業作法後,評估配套措施後規劃具體啓動時程」。意即目前民衆仍是可以戴口罩、戴安全帽在ATM交易。
中華郵政公司(郵局)則迴應CTWANT說,中華郵政由於涉詐不法份子於ATM進行不法交易時,確有戴安全帽或口罩以避免攝錄影機錄下全臉而遭追逮,惟一般民衆亦常有類似行爲,因此較難以此種態樣作爲識別不法人士之基礎。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對於詐騙集團在ATM交易而欲躲避拍攝等做法,進一步指出,公司目前正與新創公司巨怡智慧公司於ATM設備導入人臉遮蔽偵測及客戶情緒監控技術。
該技術可偵測四種警訊,戴安全帽或口罩遮臉、故意避開攝影機、邊操作邊講手機以及情緒異常波動,都會於後端平臺警示提醒銀行人員,當偵測到可疑行爲時系統會即時發送警示至後端平臺提醒行員關注應對,以降低詐騙與盜領風險,並進行內部測試及驗證。
延伸閱讀▸ 打詐有漏洞1/全民忙打詐銀行反成拖油瓶 北市一年20件烏龍案害警慘成揹鍋俠▸ 娛樂報報/金曲歌王低調隱身信義區 一特徵秒被認出▸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