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首次推出外賣自提店“七鮮小廚”:不排除入駐其他平臺,定位“10-20元吃飽飯”
“我們知道大家很關心,外賣自提模式是不是京東在搶餐飲店的生意?我們的目標是和優秀的餐飲商家一起,從幽靈外賣和黑外賣手裡奪回本來就屬於他們的生意。”
京東入局外賣後,首次推出外賣自提店模式,受到業內廣泛關注。7月23日,京東七鮮小廚負責人劉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截至目前京東已經收到2萬多份報名信息,其中包含大量餐飲企業。
此前,京東正式啓動“菜品合夥人”招募計劃,投入10億現金,面向全國餐飲品牌與個體廚師爲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夥人。在全新的供應鏈模式下,合夥人僅需提供菜品配方並參與研發,由合營品質餐飲製作平臺“七鮮小廚”承擔現炒製作及嚴格品控,以外賣、自提兩種形式銷售。競選勝出成爲每道菜品的合夥人後,可直接獲得100萬元現金保底分成,後續該菜品的銷售分成上不封頂。
劉斌向記者介紹,在七鮮小廚的菜品合夥人模式上,針對每道菜的合夥人首先會給100萬的保底分成,後續菜品銷售,還會繼續給到分成,上不封頂。
其次從七鮮小廚的菜品定價上,10-20塊吃飽一頓飯,從定價來看,京東希望競爭的市場並不是客單在30元、50元以上的那些正餐餐廳。
在七鮮小廚的開店選址上,會充分考慮到附近的供給情況,更多會選在那些幽靈外賣訂單佔比高的地段。同時,也會考慮菜品合夥人的已有門店佈局,“畢竟我們是幫助菜品合夥人做增量市場,而不是去爭搶老店的存量生意。”劉斌稱,目前報名的餐飲品牌包括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雞、樸大叔拌飯等。
在供應鏈方面,七鮮向前一步參與到了食材供應鏈的環節,向深一步以合夥的方式開店運營。七鮮小廚的菜品合夥人模式,租金、人力、運營成本都是京東出資,餐飲商家只需要負責菜品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表示,只要消費者有需求,七鮮小廚不排除入駐其他平臺,並稱該模式不與餐廳及外賣平臺競爭,亦不限定單一平臺經營。
此前外賣補貼大戰曾經一度如火如荼,針對近期“外賣大戰”愈演愈烈的情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於7月18日集中約談餓了麼、美團、京東等平臺企業。
作爲政策落地的具體響應,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同步約談餓了麼等平臺。目前相關平臺已執行三項整改:全面下線“零元購”類促銷活動;大幅收縮免單營銷範圍;成立專項工作組加強活動監測、價格管控及騎手權益保障,並強化社會監督與信息透明度建設。上海相關部門將持續貫徹規範與發展並重的治理原則,通過強化監管措施嚴查違法行爲。同時要求平臺嚴格遵循法規開展促銷,確保交易真實性與商業合理性,構建消費者、商家、騎手、平臺多方共贏的生態體系,全面推動餐飲服務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談到對於京東外賣的未來規劃,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在內部演講中表示,目前京東外賣的商業模式和美團完全不同,未來將有新的項目,會在一個月後和大家見面,期待這種商業模式能真正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讓消費者買到高性價比又安全的食物。他提到,在未來一年半時間裡,京東集團預計還將推出6個創新項目,但不打算推出全新的商業模式,會把現有七八個圍繞供應鏈爲核心的商業模式做深、做強,做成國際化業務。
京東近期圍繞零售餐飲外賣的佈局相當頻繁。
7月22日,京東被曝光入局香港市場,擬收購香港佳寶超市,據悉,雙方約4個月前已經完成簽約,交易作價達到40億港元,包括購入佳寶零售網絡及物業,將分批交付交易金。上述交易完成後,按計劃京東及佳寶將會在8月1日成立新公司,並以新公司維持日常營運。
消息指,今次收購協議中還包括“過渡期”條款,即京東暫不會立即接管,仍由佳寶創始人林曉毅等代爲管理3年,待過渡期結束,再確認下一步動作。
對此,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實際交易金額遠沒有40億港元這麼大,後續京東將通過供應鏈優勢,進一步豐富香港零售消費市場的優質供給,具體官方信息或在8月份公佈。
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京東進軍香港市場,應當是爲了拓展在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線上線下零售業務版圖,它不只聚焦於香港地區的線下零售市場,而且可能進一步進入香港地區以外賣爲代表的即時零售市場。
翟巍認爲,京東進軍香港市場的優勢在於,京東原本在香港生鮮零售領域已有投資,而且它在大灣區的供應鏈體系也可以發揮外部賦能效應,不過如果京東想要進一步涉足香港市場的外賣行業,可能會面臨較大競爭壓力,需要支付較大獲得獲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