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入局,千億外賣市場新戰事又起

出品|本站科技《態度》欄目

作者|李姝

編輯|丁廣勝

談起外賣平臺,許多消費者第一反應往往是美團或者餓了麼。這兩大平臺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現在,“一條鮎魚”京東入局,千億外賣市場迎來新變數。

2月11日,京東官宣啓動外賣業務,並同步開啓 “品質堂食餐飲商家” 招募計劃。京東表示,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均可享受免佣金政策。

據接近京東的人士透露,對於已簽約商家,從2月11日0點起,佣金也按照全年免傭進行調整。目前,京東外賣僅面向 “品質堂食餐廳” 開放入駐,通過嚴格審覈營業執照、門店照片,以及銷售人員線下拜訪覈驗等多重方式,確保商家品質;後續還將持續提升全方位審覈能力,致力於爲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外賣選擇。有意向入駐的商家可先提交入駐申請,待對應城市開通後,會有專屬客戶經理進行聯繫。

這一舉措意味着,對於商家而言,京東背書且流量扶持,或許將迎來新的增長點。對於消費者而言,叫外賣從此多了一個選擇平臺。

外賣江湖的雙雄爭霸

在外賣行業發展歷程中,餓了麼是先行者。

200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張旭豪與夥伴康嘉、汪淵、葉峰、曹文學共同創立餓了麼,採用O2O經營模式。短短5年時間,餓了麼便完成了從A輪到E輪的5輪融資(E輪融資於2014年12月完成)。

2011年12月,餓了麼交易額突破10000單,一躍成爲中國最大的訂餐網站。彼時的餓了麼,風光無限。

2013年,美團外賣強勢入局。美團憑藉 “農村包圍城市” 的戰略,在二三線城市迅速拓展市場,快速拉近了與餓了麼的差距。此後,雙方競爭日益激烈,逐漸形成了外賣市場雙雄爭霸的局面。

期間,百度也曾涉足外賣領域。2014年5月,百度推出百度外賣服務平臺,主攻中高端白領市場。

但最終只是曇花一現,2017年8月百度外賣被餓了麼收購。

2018年,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以95億美元(約600億人民幣)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至此,餓了麼背靠阿里這棵大樹,與美團的雙雄爭霸格局正式穩固。

來自Trustdata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美團外賣市場份額68.2%,餓了麼佔比25.4%,二者合計佔據外賣市場超90%的份額。

新勢力攪局外賣市場

我國自2008年成交第一單外賣起,外賣行業飛速發展,如今已成爲全球第一大外賣市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中國網上外賣用戶達5.45億名,佔網民整體約50%,規模遠超其他國家。

中國飯店協會外賣專業委員會指出,2023年我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約1.2萬億元,佔餐飲收入比重升至22.6%,人們平均每天在外賣上的消費接近33億元,外賣已成爲餐飲企業重要的盈利渠道。

這是誘人的大蛋糕。今年年初,娃哈哈董事長宗馥莉在年會上宣佈啓動 “娃哈哈到家計劃”,旨在顛覆傳統外賣模式。她強調,娃哈哈不收取商家高額抽成,配送員將轉爲國企員工,享受社保保障,配送車零利潤運營,力求爲消費者提供放心又便宜的商品。

而京東早在2022年就開始佈局外賣相關業務,其APP內的 “京東到家” 板塊便是對買菜市場的初步探索。2016年,京東與達達合併,依託達達超130萬的活躍騎手,以及即時零售流量的沉澱,爲京東外賣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年5月,達達全面融入京東生態,旗下 “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 等即時零售品牌整合升級爲 “京東秒送”,除爲用戶提供電商購物 “好物立享”、最快9分鐘送達服務外,還涵蓋咖啡、奶茶、藥品等即時配送服務。

京東APP頁面截圖

有消息稱,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年終會議上表示進軍外賣市場時機成熟。目前京東外賣以 “秒送” 頻道嵌入主APP,首批覆蓋北京、上海等10城,合作品牌超1萬家,主打 “品質外賣” 與 “極速送達”。

抖音、快手也在涉足外賣領域。2023年9月,抖音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試水團購配送業務,隨後抖音App首頁 “同城” 入口嵌入 “外賣” 頻道;快手也在 “團購優惠” 頻道內上線外賣服務。

京東入局能否掀起“鮎魚效應”

今天來看,不同於其他平臺的試水,在京東內部,可能將外賣提到了相當高的業務權重。

京東推出“0佣金”策略,對廣大商家極具吸引力,不過京東外賣能否形成規模效應並持續爲商家帶來可觀訂單量,仍有待市場檢驗。

與此同時,隨着京東等越來越多平臺的入局,除了爭奪商家、消費者之外,新一輪的騎手爭奪戰也即將拉響。有消息指出,達達騎手日均收入較其他平臺高18%。

而就在京東宣佈啓動外賣的同一天,美團和餓了麼接連發布動態。

餓了麼宣佈調整組織架構,餓了麼董事長吳澤明兼任CEO,力求提升公司經營水平。美團通過公衆號發佈了 “取消騎手超時扣款” 的新動態。自2024年12月起,美團已在華東部分城市展開觀測實驗。這一做法體現了美團對騎手權益保障的重視,是其在激烈競爭中穩定騎手隊伍的重要舉措。

短期內,美團、餓了麼仍將憑藉規模優勢壓制後來者。但從長遠來看,在2030年預計達2萬億的即時零售市場中,誰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滿足消費者的 “即時需求”,誰就能佔據市場高地。

未來的競爭不再侷限於送餐速度,而是看誰先建成移動的萬能貨架。 當消費者逐漸習慣 “萬物皆可外賣” 時,京東的野心或許纔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