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球,贏一場,常州這腳射門的後勁有多大? | 睡前聊一會兒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衆朋友,你好。

首球!首勝!蘇超的第九十九天,常州隊打破持續八輪聯賽零進球紀錄。直播評論區秒變大型“道歉”現場:“以前笑十三妹踢得菜,現在爲十三妹哭得兇,這臉打得心服口服”。爲啥這粒破荒之球后勁如此之大?有網友歸因於“草根”情節:普通人的逆襲最戳人心,無數咬牙堅持的人“再撐撐就能看到希望”。今晚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八戰皆墨、積分墊底、淨負18球,這支“筆畫保衛戰”的常敗之師,從未因絕望而失去希望:面對擦肩而過的進球機會,常州隊主教練樊毅在瓢潑大雨中抱憾跪地,看臺球迷搖旗高喊“繼續戰鬥”;遭遇進球無效的惋惜時刻,有網友在“常州發佈”推文下留言“那一球應該是有效的”,字裡行間流露着心中的意難平,收到的回覆卻擲地有聲:“遵守規則,尊重規則,下一場繼續拼”;更有剛拼完高考就來拼“蘇超”的19歲球員蘇橋橋帶傷作戰,赤腳謝場時不忘加油打氣,“要給我們常州爭口氣”……

球員拼盡全力,球迷不離不棄,在屢敗屢戰中苦苦努力、苦苦支撐、苦苦等待,哪怕主場0:4落後的至暗時刻,看臺也從不冷清,助威吶喊聲依然嘹亮。越過山丘,始終守候,球迷那句“贏也愛你,輸也愛你,不拼不愛你”的吶喊振聾發聵,這份淳樸的支持早已超越勝負,更爲首勝當晚主隊看臺上“越困難,越團結” 的巨幅標語寫下生動註腳。

輸球不輸人,常州隊並非有希望才選擇堅持,而是因爲堅持纔看到了希望!這粒破荒首球,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源於堅持終有回報的信仰。

常州隊首勝之夜,現場四萬球迷齊聲歌唱:“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有人掩面而泣,有人忘情號啕——這滾燙的熱淚,何嘗不是爲自己而流?不被看好的堅持,負重前行的堅強,在此刻有了具象化的投射。常州隊,這支“十三太保”中最“老邁”的一支,也是職業化程度最低的一支。球員來自各行各業,沒有職業聯賽的星光璀璨,只有下班轉場後的接續努力。

7號球員王海寧是銀行從業者,習慣了在西服與球衣之間“變裝”的他打趣說:“見客戶要分析需求,球場上要判斷傳球路線,這都是決策的藝術” ;9號球員郭文濤是建築公司資料員,零容錯的工作屬性塑造了多觀察一秒纔出球的穩健球風,他的口頭禪是:“工地和球場,都得守好最後一道防線”……工作是爲了生活,踢球是爲了熱愛,人生的AB面照見了平凡卻不甘平庸的你我。

毋庸諱言,五花八門的非職業身份,註定了這支球隊遭遇勁旅時的艱難。98天不進球的日子裡,跌倒後咬牙爬起,失利後揮淚再戰,遭遇困頓時的那份倔強,讓許多人看到了生活中“暫時落後”的自己:職場瓶頸期的掙扎、高四復讀時的孤獨、畢業找工作的受挫、創業路上舉步維艱……縱然人生庸常,依然努力奔跑。

憑平常之軀,破非常之境,常州隊的這粒破荒之球,讓徘徊於低谷期的人們看到了堅持的力量。如解說員賀煒的那句經典:“人生當中成功只是一時的,失敗卻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對失敗,卻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樣子。有的人會被失敗擊垮,有的人能夠不斷地爬起來繼續向前。”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卻值得我們像常州隊那樣繼續拼、繼續跑,爲不知何時到來的進球,爲比分定格前的最後一秒,這是綠茵賽場,也是平凡生活。

讀到這裡,也許我們更能明白這粒破荒球的後勁爲何這麼大?因爲——

一粒破荒球,彰顯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堅韌。

一支草根隊,見證平凡人的非凡夢想變成現實。

一場翻身仗,致敬輸過敗過但不曾怕過的普通人。

這正是:

不拋棄,不放棄,熱愛可抵萬難。

進一球,贏一場,生活亦如蘇超。

大家晚安。

(文 | 戴林峰)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佈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