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想跳出庸常瑣碎,就別看世運會的“成都哲學” | 睡前聊一會兒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衆朋友們,晚上好。
昨天,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在四川成都落下帷幕。相比奧運會,世運會的氣質頗爲獨特:拖着假人游泳的救生、“划着皮艇打籃球”的皮艇球、在水面“行走”的滑水……冷門運動也能釋放熱度、綻放光彩。當主打“盡情展示”的世運會,遇上同樣鬆弛的成都,便如老火鍋沸騰翻滾、蓋碗茶續上新湯,碰撞出雙倍的熱烈。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場體育盛會與煙火成都的浪漫相逢。
2023年大運會的精彩猶在眼前,成都短時間內再度擁抱世界綜合性體育盛會。國際舞臺上的耀眼表現,離不開成都連續16年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獨特魅力。底氣來自哪兒?不妨從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裡尋覓答案。
幸福,迴盪在四川方言的熱辣直爽中。浮士德球比賽的看臺上,遠道而來的瑞士球迷學起川式“打Call”,用一句句帶着“椒鹽味”的“雄起”,表達對運動員的支持。跨越語言的吶喊,讓成都的熱情跨越山海,讓素不相識的人們讀懂彼此、共享炙熱。
不只有激昂的“雄起”,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耳畔流淌的方言訴說着生活的多面:“巴適得板”的滿足、“安逸得很”的自在……這種包容而自洽的生活哲學,恰如體育精神的寫照——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固然閃耀,而享受過程、體會快樂同樣珍貴。開幕式上,意大利殘疾人運動員奮力跟上隊伍步伐,堅韌樂觀的身影讓人敬佩;一場沙灘手球比賽遇上大雨,運動員仍激戰不休,深深淺淺的腳印陷在溼潤沙地裡,彷彿回到童年的歡樂遊戲。
幸福,也翻滾在火鍋的熱氣騰騰裡。美食萬千,爲何人們偏愛火鍋?因其“萬物皆可煮”的包容,百菜百味聚於一鍋,卻又保持着獨立口感。就像世運會的舞臺,既爲小衆項目點亮聚光燈,更託舉起普通人的英雄夢想。奪冠的英國拔河隊中,72歲的木匠瑞奇·墾丁與建築工人、農民隊友並肩拼搏;中國飛盤隊裡,隊員向公司請假奔赴賽場。他們用質樸的奮鬥證明:只要心懷熱愛,誰都能活得熱辣滾燙。
這份包容同樣融入成都的日常肌理。這座兩千多萬人口的網紅城市裡,“混搭”是日常:既浸透着古蜀文化的神秘,又上演着“賽博朋克”的未來感;春熙路的繁華與杜甫草堂的幽深相映成趣;川劇變臉的絕活與嘻哈說唱的節奏各自精彩。開放自信的胸懷,讓成都笑迎八方來客。
數據印證:今年7月1日至8月15日,成都全市入境的外國旅客達6.9萬人次,同比增長72.5%。街頭巷尾,處處是文化交融的風景:荷花池市場裡外國遊客忙着“掃貨”,東郊記憶園區街舞選手即興“炫技”,“出圈”的阿魯巴旗手更是跨界“闖入”漢服賽道……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這座城市的萬千氣象,在一幕幕鮮活場景裡真實可感。
幸福,還流淌在蓋碗茶的餘韻無窮里。托起茶船、拈起茶蓋、輕刮茶湯,這方寸間的儀式,配上“擺龍門陣”的熱絡,便是成都獨有的生活哲學。這座城市三年間兩度舉辦世界大賽的從容,正來自“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的篤行。
在這座花園城市,“窗含西嶺千秋雪”的詩意未曾褪色,更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交相輝映。藉助舉辦世界大賽,成都的幸福延伸向更廣闊的空間:新建、改造體育公園87個、打造社區運動角464個、新增天府綠道新空間830處,開放“世運空間”130個……從中,更能感受體育賽事與城市發展的同頻共振。
煙火裡藏着向上的力量,安逸中透着拼搏的底氣,幸福不僅是閒適的生活日常,更成爲砥礪前行的底色。這座城市的日常,正被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打包珍藏,帶向遠方。
這正是:
世運會上開眼界,運動無限;
天府之國感幸福,氣象萬千。
大家晚安!
(文|唐天奕)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佈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