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建言降稅六項 拼亞資中心落地競爭力
金融總會通過2025年金融建言白皮書,業者喊降六項稅制,有半數跟推動亞資中心有關:一、國際資產管理業者來臺落地營運,盼有稅賦誘因。二、私募股權基金適用產創條例課稅。三、建構合理的證交稅,壯大股市吸引外資。另三項包括公司債、金融債、債券ETF等三項商品,建議課證交稅可繼續停徵十年,從2027年元旦停徵到2036年底止,債券主動式ETF也繼續停徵證交稅;金融營業稅降到2%;免除金融業銀錢收據印花稅。
金融建言白皮書期中報告是在7月底出爐,21日公告已拍板定案的建言。緊接着,年底前金總將會領銜各大公會拜會金管會討論,若涉及跨部會,再由金總髮文轉給各部會。
2025年金融建言白皮書涵蓋強化金融韌性、促進金融市場發展、金融科技創新、推動金融永續、及優化金融監理法規制度等五大主題,共33項建言、51項具體建議做法,應是近年建言中較多者。又以爭取金融稅賦是業者的共識。今年新加入的會計師公會就建議,符合條件的國際資產公司、及家辦來臺設點,可放寬「實際管理處所」認定,僅就臺灣境內提供資產管理與投資服務所得課稅即可。
公會指出,星港都採符合規模與在地營運條件的基金,提供投資所得免稅與全球所得排除待遇,藉此有效吸引資產管理業者落地。臺灣現行制度若將基金實際管理處認定爲境內,須就全球所得課稅,恐抑制來臺意願。
會計師公會也建議參照各國對有限合夥的課稅方式,放寬有限合夥私募股權基金適用「產業創新條例」穿透式課稅的資格及條件,可放寬出資額及投資比重等限制,讓更多有限合夥基金得享穿透課稅待遇,以吸引國際資金。
現行制度是將有限合夥與合夥人分別課稅,形成雙重課稅,削弱投資誘因。國際多采穿透課稅,即僅就合夥人收益課稅,可降低投資成本。
最後是券商公會盼有合理穩定的證交稅,壯大股市、提升國際競爭力纔是邁向亞資中心的重要基礎。
一家券商高層說,如新加坡電子下單免稅、韓國證交稅僅課千分之1.5,臺灣證交稅課千分之三仍偏高,加上如避險降稅、權證避險都有降稅時間,屢屢等到屆滿纔再檢討,容易造成市場不穩定。
其他與期中報告不同的是,會計師公會也提案,對符合條件的單一家族辦公室給予輕度的資格審查或採登記制,並搭配每年定期的報告義務,不需比照目前投信顧採取完整的執照及監管義務。
其次,會計師公會也建議,就國內連續受益人信託等相關課稅規定,盼能釐清並釋明其課稅原則,以利國內信託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