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費者保護強化,財管、資管如何探索轉型新路徑?線上+線下成關鍵詞

財聯社4月28日訊(記者 周曉雅)隨着資管行業近年的快速發展,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保護環境正面臨新變化,如何應對新變化,也成爲銀行、券商、第三方代銷機構等財富管理行業生態主體的共同課題。

近日,成都市天府新區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方正富邦基金聯合主辦的“新生態·新服務——金融消保強化與財富管理創新研討會”上,來自智庫機構、互聯網平臺、銀行、證券、基金等領域的資深業內人士,圍繞金融消保強化背景下的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創新展開深度研討。

他們提到,財富管理核心需轉向客戶運營,構建 “以客戶爲中心” 的消保體系;在這過程中,有機構正嘗試科技賦能消保,實踐的路徑包括動態化適當性系統、線上線下投教等。對於從業人員可言,線上線下融合也能夠強化兩方的消保能力,多方合作共建行業生態則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

代銷機構存在消保痛點?

今年3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業務管理辦法》,對商業銀行代銷產品合作機構管理、銷售管理、代銷產品准入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同期,《金融機構產品適當性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從上述2則新文件中,濟安集羣輪值主席韋洪波看到,適當性成爲其中的關鍵詞。一方面,在推介銷售代銷產品過程中,商業銀行被明確需建立健全代理銷售全流程監測和管理機制,對宣傳資料、信息查詢、適當性管理、銷售人員管理、可回溯管理等作出具體規定,包括應當穩慎評估客戶購買產品的適當性。

另一方面,徵求意見稿中也提到,金融機構需要提出明確的適當性匹配意見,購買產品所需資金與客戶財務支付水平明顯不匹配的,被新增爲應認定客戶與相關產品不具備適當性的情形之一,這較其他現行的適當性管理規範要求更加嚴格。

濟安集羣輪值主席韋洪波對適當性管理進行了深度剖析。他指出,當前對客戶的風險測評和產品風險等級匹配存在多維與單一的矛盾,客戶風險測評,類似調查問卷這樣的工具,囊括多維度風險,但金融產品風險描述過於簡單,維度單一,導致匹配偏差。

在他看來,適當性管理新規相繼出臺,標誌着金融產品銷售監管進入全流程規範化新階段。該制度的核心原則是“將適當的產品提供給適當的投資者”,即金融機構應當根據產品的基本屬性、風險特徵等,結合客戶金融需求、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開展識別、提示、匹配、銷售、交易等活動。

爲此,他提出適當性管理的“5K”原則,即瞭解你的基本原則、瞭解你的市場背景、瞭解你的客戶、瞭解你的產品、瞭解你的服務。

他表示,從產品維度來看,濟安金信會從收益性、穩定性、期限性、流動性、波動性五大維度評估產品風險,比如,期限性風險聚焦風險錯配的問題,投資有期限性,需要將其與合適的資金匹配,避免出現“短錢長投”的錯配情況。

新消保環境下各方如何轉型?

隨着消保相關的監管制度日趨完善,消保也成爲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行業各方展業過程的聚焦點。

成都市天府新區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理事長、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認爲,資管行業創新、發展迅速,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保護環境日益複雜,對從業者提出更高要求。

從大資管/財富管理的長期發展趨勢來看,他認爲,客戶端(C端)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已超越投資端。這意味着,隨着監管規則日趨完善和線上化加速,金融消費者(投資者)保護工作需從被動合規轉向主動服務,通過動態風險匹配、信息披露透明化及科技賦能,構建“以客戶爲中心”的服務體系。

螞蟻集團財保事業羣副總裁祖國明分享了科技與消保融合的實踐。他提到,螞蟻集團通過AI提煉產品風險要點、動態調整用戶風險畫像、設置交易冷靜期等機制,將消保融入業務流程。

“科技是雙刃劍,既要提升效率,更要守住底線。”展望未來,他提出構建消保科技業務正循環體系的構想,強調技術能力先行、行業協同共治以及從合規到共贏的轉變。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集團財富管理事業部總經理楊輝認爲,監管政策的細化爲行業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引,但也對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提出,行業應關注投資者獲得感,從規模導向轉向關注投資人實際收益。楊輝還分享了京東在財富管理領域的探索,如開放投顧平臺、引入理財師陪伴等,以提升用戶投資體驗與粘性。他建議行業打破數據孤島,探索智能投顧工具聯合開發,同時警惕“過度保護”對行業生態的潛在影響。

億聯銀行副行長簡銳認爲,線上場景雖提高了服務效率,但在風險評估、產品匹配、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短板。因此,他建議引入傳統金融從業者參與線上運營,並藉助AI虛擬顧問增強服務溫度,縮小信任差距。

“互聯網金融應迴歸‘人的需求匹配’本質,而非流量遊戲。”簡銳提出破局思路,包括強化監管、提升技術應用、加強人員培訓等,以實現線上線下優勢互補。

牛基科技創始人牛壯提到,金融機構在新時代流量競爭中表現欠佳,原因包括合規限制、專業度不匹配等。他表示,金融機構需突破傳統思維束縛,通過內容與流量結合打造“四維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