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綠色及轉型金融推動週年 金管會揭八大亮點
首先,在資金面部分,截至2025年8月底,金融機構綠色授信餘額達1兆9602億元、永續績效連結授信1兆8525億元,國內永續發展債券累計發行277檔、金額達8121億元、保險業投資綠能電廠金額達589億元,合計達4兆6838億元,已達2030年目標的78%。
其次,金管會與相關部會去年底公告第二版「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及「轉型計劃建議涵蓋事項」,爲產業推動低碳轉型及金融機構辦理綠色與轉型投融資提供具體依循架構,並辦理18場宣導說明會協助業界理解應用,同時持續蒐集各界意見、滾動精進指引內容。
資料面部分,聯徵中心已建置「金融業氣候實體風險資訊整合平臺」,4月推出「J14工廠座落地氣候風險資訊」及GIS查詢服務,協助金融機構以地址檢索區域氣候風險值,提升分析精準度,另協助建置「自然相關實體風險資料」專區,供金融業參考。
轉型風險方面,證交所及櫃買中心至9月底已敦促1646家上市櫃公司揭露溫室氣體盤查結果,揭露率達88%,其中278家應揭露者皆已申報。銀行亦敦促企業客戶填報ESG問卷,提供溫室氣體範疇一與範疇二排放資訊,截至8月底已填答企業共3946家。
揭露部分,上市櫃公司今年均需申報永續報告書,且金控子、孫公司明年起可併入金控金控永續報告書揭露。金管會鼓勵金融業在報告書或相關文件揭露範疇三財務碳排放量時,說明所採方法學、資料庫及計算邊界,呈現協助客戶轉型金融與減碳成效,以提升資訊透明度與永續影響力。
培力面方面,永續金融證照自2024年首季啓動,並陸續開辦「基礎能力」與「進階能力」課程,前者除每年定期辦理6場筆試外,今年7月起增設電腦應試方式。截至9月底已有3萬9757人通過基礎能力測驗、金融業從業人員佔78%,另有894人取得進階能力證照。
生態面部分,「金融業淨零推動工作平臺」今年帶領金融業參考國際倡議、數位化金融業碳排資訊申報作業、研析金融業淨零工作的優弱勢項目、精進氣候實體風險資訊整合平臺、蒐集自然相關財務衝擊評估資料、訂定發佈永續金融證照推廣指南、推廣臺灣綠色與轉型金融成果,及協助金融業與相關部會溝通,以支持產業淨零轉型。
最後,2024年第二屆永續金融評鑑已於同年底公佈,涵蓋銀行、證券及保險業排名前25%優良機構,2025年第三屆評鑑已於5月啓動初評,預計2026年首季公佈結果,2026年第四屆指標將於近期發佈,且金管會已強化評鑑資訊平臺資料整合、分析與檢索功能。
金管會表示,2050年淨零排放是臺灣明確且不變的永續發展目標,將依據國際趨勢與國內產業需求,滾動檢討並精進相關配套措施,強化跨部會及跨產業協作,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入轉型關鍵領域,促進有序轉型,攜手各界共同邁向淨零排放與永續發展的國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