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國補”激活消費市場,監管詳解個人、服務業貼息政策如何落地

兩項貼息政策昨日落地,通過精準發力促消費擴內需。

8月12日,《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公開印發。13日,國新辦就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會上央行、金融監管總局對相關熱點問題給予迴應。

總體來看,兩項政策通過財政貼息與金融支持的深度協同,從居民消費需求和服務業供給兩端同時發力,爲進一步激活消費市場、擴大內需注入強勁動力,成爲當前宏觀政策精準調控的重要舉措。

直擊消費需求端

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作爲中央財政首次針對個人消費貸款推出的貼息舉措,直接瞄準居民消費痛點,通過降低信貸成本激發消費潛力。

政策明確,貼息對象爲居民在相關經辦機構辦理的個人消費貸款中實際用於消費的部分,覆蓋範圍既包含單筆5萬元以下的日常消費,也涵蓋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家居家裝、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等七大重點消費領域。

從貼息力度來看,政策設定1個百分點的貼息比例,約佔當前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能顯著減輕居民借貸壓力。政策實施期限爲1年,在覆蓋商品消費的同時兼顧服務消費,精準契合我國居民消費多元化、品質化的升級趨勢。

金融監管總局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表示,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涉及千家萬戶,關係到廣大金融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針對政策落地中的風險防控與服務優化,郭武平提出明確要求:在信貸管理方面,貸款經辦機構需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展差異化授信,合理設置貸款額度、期限與利率,完善合同條款,嚴格授信評審與貸後管理;在用途管控上,機構需健全信息系統,精準識別符合條件的消費場景,嚴防資金挪用於非消費領域或套取貼息;在監督管理層面,貸款經辦機構要做好貸款貼息資金的測算、審覈、申請工作。經辦機構對貼息數據和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合規性、準確性負責,各金融監管局將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執行情況納入日常監管,配合財政部門適時對貸款經辦機構貼息資金的申請、撥付、清算等情況開展覈查。

今年以來,提振消費的多項政策已陸續落地。今年6月央行牽頭出臺《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設立了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消費領域信貸供給。央行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全國住戶消費貸款餘額21.2萬億元,全國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居民服務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經營主體的貸款餘額2.8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車士義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此次貼息政策從需求端增強居民消費意願,供給端提高企業優質服務供給能力,與人民銀行前期出臺的消費領域金融支持政策着力點一致,有利於產生“1+1>2”的政策效應。

車士義進一步解釋稱,貼息政策通過對貸款利息支出的補貼,直接降低居民消費和企業經營的融資成本,減輕財務負擔;再貸款政策將政策激勵與銀行對消費領域信貸投放相掛鉤,通過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提供低息再貸款,促進銀行加大消費領域信貸投放、讓利於經營主體。

此外,消費貸款利率由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確定,貼息部分由財政資金直接補貼給老百姓,在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同時,也兼顧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激活供給側活力

與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同步推出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聚焦消費服務供給端,旨在通過支持經營主體發展,提升服務品質與供給能力。

從內容來看,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明確將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遊、體育等8類消費服務領域作爲支持重點。貼息對象爲向這些領域經營主體發放的銀行貸款,貼息比例同樣爲1個百分點,期限1年。爲精準扶持中小微主體,政策設置最高是100萬元,單戶享受貼息最高1萬元。

郭武平表示,開展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能夠推動消費供給提質增效。此項政策和個人消費貸貼息這兩項貸款貼息政策分別從供需兩端發力,協同配合、精準施策,預期將促進消費領域良性循環,提升消費市場活力。

針對經辦銀行,郭武平提出四方面要求:首先,聚焦8類與人民羣衆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行業,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實現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

其次,經辦銀行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做好對符合貼息條件的經營主體貸款審批,堅持從嚴審覈、加快放款,優化操作流程,滿足消費供給主體多樣化的融資需求。

與此同時,經辦銀行要全力配合財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做好貸款貼息工作,按月彙總符合貼息條件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發放情況,及時報送省級行業主管部門進行審覈。在政策到期後,則需按要求向省級財政部門提出貼息資金需求申請,貸款經辦銀行在收到撥付貼息資金後,要及時做好經營主體貼息返還和利息扣減工作。

最後,將引導經辦銀行嚴格按照行業管理部門審覈檢查結果申領貼息資金,並動態跟蹤貸款流向,加強資金用途管控,確保資金合規和有效使用。

據悉,上述兩項政策到期後,相關部門將開展效果評估,研究視情延長政策期限、擴大支持範圍或調整貸款經辦機構範圍,確保政策持續精準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