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山西降水爲何偏多?權威解讀來了→

進入汛期以來,我省天氣晴雨交替頻繁,強對流天氣多發。受副熱帶高壓和高空槽共同影響,7月23日7時至29日7時,大同和忻州的全域,太原、陽泉、長治、晉城、朔州、晉中和呂梁的大部,臨汾的部分,運城的局部共有1950站出現降水,降水量介於0.1毫米~316.4毫米之間。

我省地處中緯度內陸,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6月—8月是降水相對集中的時段,降水量約佔全年的57%,其中“七下八上”更是防汛的關鍵窗口期。近年來,我省汛期降水呈現偏多趨勢,但年際變化明顯,極端降水和高溫熱浪頻繁登場。

大氣環流和東亞夏季風是影響山西汛期降水的“直接推手”。“當東亞夏季風強盛時,南亞高壓和西太副高位置偏北,山西上空形成高層輻散、低層輻合的環流,降水偏多。三大洋海溫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是影響山西汛期降水年際變化的關鍵因子,不同階段、類型和強度的ENSO事件,會讓山西汛期降水有不同的‘表現’。”省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和氣候變化科工程師王曉瓊介紹。

近幾十年來我省年暴雨日數、暴雨過程最大小時降水量、暴雨過程最大日降水量均呈上升趨勢,但單次暴雨過程的最大累積降水量變化不顯著,體現出全球變暖對區域極端降水的影響。

據省氣象臺數據,今年汛期以來(6月1日—7月29日8時),我省平均降水量172.1毫米,接近正常略偏多,但分佈不均,呈現“北多南少”的格局。7月8日山西正式入雨季,比常年偏早14天,爲1961年以來第二早年份。7月9日夜間,垣曲出現極端暴雨天氣,3小時降水100.8毫米;7月23日以來,我省北部出現多輪強降水,天鎮縣李二口氣象觀測站23日7時—27日8時,單站降水達303.3毫米。

“入汛後,我省強對流天氣多發,短時強降水、冰雹、雷暴大風等極端天氣‘點強面弱’,致災風險高。”省氣候中心副主任、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張冬峰表示,主要是因爲西太副高異常偏西偏北,且影響降水的年代際信號處於歷史較強地位,有利於水汽北送至我省北部,導致降水異常偏多。

面對多變的天氣,張冬峰提醒公衆要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發佈的預報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範措施。在強對流天氣來臨時,儘量減少外出,避免前往危險區域。

作者: 張麗媛 陳穎

來源: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