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國家公園30週年研討會 劉世芳:金門是發光發熱的亮點
「金門國家公園成立3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落幕,與會貴賓一起合影。記者蔡家蓁/攝影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辦「金門國家公園成立3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落幕。內政部長劉世芳蒞金主持閉幕式暨綜合座談時強調,金門設立國家公園的意義不僅展現國家重視,更凸顯金門在臺灣歷史、人文與生態保育上的獨特定位,「金門不是偏鄉,不是邊陲,而是發光發熱的亮點」。
劉世芳指出,研討會以「金門國家公園的回顧與展望:人文、韌性與創新的未來」爲主題,邀集來自美、日、韓、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臺灣等地重量級學者專家齊聚金門,針對氣候變遷、環境保育、社會韌性、地方創生、科技應用及永續發展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所產出的論文兼具深度與厚度,未來將完整收錄於官方網站,作爲金門發展的重要參考。
金門國家公園自民國84年成立以來,致力保存閩南式古厝與中西合璧洋樓等傳統聚落,積極尋找古厝所有權人修復活化,至今已標租民宿、賣店84棟,開放展館9棟,並補助民間參與,重現聚落風華,帶動地方共榮。劉世芳說,這不僅是文化保存,更是對金門人的致敬。
除傳統聚落外,金門曾是二戰後守衛臺澎金馬的最前線,歷經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與長期砲擊,形成獨特戰地文化,國家公園接管並修復軍事據點,結合展示、導覽、音樂節及軍事體驗活動,推廣環境教育與觀光,讓戰役史蹟得以延續。
此外,金門島羣亦擁有多變地質景觀與豐富生態,爲東亞候鳥遷徙重要中繼站,也是歐亞水獺在臺灣的重要棲息地,國家公園長期與學術單位及NGO合作,進行生態監測、鳥類救傷與保育教育,提升民衆保育意識,守護金門自然遺產。
劉世芳提到,行政院自111年起覈定超過11億元,推動爲期五年的「金門亮點計劃」,由金管處與縣府共同執行,涵蓋環島自行車系統、太武山林間步道系統及動態戰爭體驗三大主軸。透過自行車與步道建設串聯景點,提升低碳生態旅遊品質,同時活化戰地史蹟與聚落文化,深化金門的永續發展。
她強調,未來將持續透過跨領域學術對話與實務整合,描繪金門下一個30年的藍圖,形塑兼具人文深度、生態韌性與創新精神的發展方向,並強化國際連結,展現臺灣國家公園在永續島嶼發展上的國際影響力。
「金門國家公園成立3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落幕,最後舉行綜合座談。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國家公園成立3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落幕,內政部長劉世芳快閃金門主持閉幕式暨綜合座談。記者蔡家蓁/攝影
內政部長劉世芳今天蒞金主持閉幕式暨綜合座談時強調,金門不是偏鄉,不是邊陲,而是發光發熱的亮點。記者蔡家蓁/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