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持續完善國家創新體系

“要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加強基礎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上持續用力,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前沿技術上抓緊攻關。”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爲當前和未來科技創新工作指明瞭方向。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初步構建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國家創新體系,創新能力持續攀升,但整體效能還不強,尤其是科技創新資源分散、重複、低效等問題依然存在,制約着創新型國家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完善國家創新體系,要加強創新資源統籌配置。一方面,要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更加註重發揮國家作爲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全國“一盤棋”,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臺、區域創新等方面的統籌。另一方面,要聚焦“四個面向”的戰略目標,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強化與重大科技任務、科技基礎設施統籌部署;同時完善跨部門、跨區域、跨學科的創新聯動機制,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完善國家創新體系,要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的發展,是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提升的重要引擎。對於企業,既要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特別是引導更多優秀人才向企業流動;更要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產業鏈協同創新。對於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科技評價獎勵制度,破除制約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例如,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完善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解決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

完善國家創新體系,要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參天大樹,離不開肥沃的水土;孕育創新,需要適宜的環境。持續優化創新生態,需要制度和文化“雙輪驅動”。在制度層面,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構建多元化科技金融支持體系;在文化層面,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完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

當前,全球創新格局深刻調整,國際科技競爭正日益演化爲創新體系的比拼。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我們要以系統思維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持續提升創新效能,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支撐。(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