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持續完善涉外法律服務體系
本報記者 張 璁
今年3月,第112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在成都開幕,吸引來自5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6600餘家企業參展。會後不久,北京市司法局收到一封來自法國駐華大使館的感謝信,爲會上的高質量公證法律服務點贊。
原來,從2017年起,北京市海誠公證處先後參加8屆成都春季糖酒會,通過專業的保全證據等公證服務,爲參展企業提供堅實的法律後盾。法國葡萄酒和烈性酒生產商在展會期間保護商標權益時從中受益。
“根據《2025年國際仲裁調查報告》,北京在全球最受歡迎仲裁地排名首次躋身全球第四。”北京市司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北京推動仲裁、公證、律師等行業強化法律服務資源配置,構建全鏈條、專業化涉外法律服務“生態圈”,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我曾在一起涉外案件中被指定爲緊急仲裁員。”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劉京說,這樣的程序在國內其實並不多見。
在這起外國公司股票和控制權爭議案中,合同規定適用中國法。當申請人找到北京仲裁委員會後,因權利保障需求急迫,北京仲裁委員會啓動了緊急仲裁員程序。劉京說,北京仲裁委員會創新引入緊急仲裁員制度,實現了與國際接軌,“讓境外當事人更放心地選在北京仲裁。”
北京仲裁委員會自成立以來,累計制定或修訂仲裁規則11版;截至2024年底,累計受理國際仲裁案件標的額達830餘億元,當事人來自72個國家和地區,包括46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A公司系某央企下屬子公司,負責我國在中東某國大型項目中的部分工作。但在其向該國備案時卻被告知,公司的英文名稱與該國貿易黑名單中一公司英文名稱一致,很可能因遭拒而拖累整個項目的進展。
情況危急,企業向北京市長安公證處尋求幫助。經公證員的多方覈查研判,明確了兩家公司的差異,並及時出具中文和阿拉伯語雙語公證書,並代其辦理了外交部和使館的雙認證,最終A公司成功備案,項目得以順利推進。
“公證是獲得國際普遍認可的證據,發揮着對外經貿合作中的法律‘通行證’作用。”北京市司法局公證工作處副處長楊宇浩介紹,近3年,北京市公證行業共辦理涉外公證事項69.2萬件,出具的涉外公證書發往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範圍輻射超九成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近年來,北京不斷創新涉外法律服務方式,持續完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助力法治成爲北京的國際名片。
北京律協組織撰寫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海外投資法律環境分析報告彙編,覆蓋中國企業投資經常涉及的國家,爲防範重大法律風險進行前期預警和評估。
“從最早的農產品到初級工業品,再到複雜工業品,執業26年來,我在代理的企業出海案件中,見證了中國企業努力攀登價值鏈階梯的過程。”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彭俊說,如今其爲出海企業提供的法律服務,正越來越多涉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聚焦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實際需求,北京律師行業不斷提升涉外法律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北京有41家律師事務所在97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362個境外辦公機構,覆蓋了33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目前北京已形成以律師、仲裁員、公證員等爲核心的涉外法治人才梯隊。據統計,北京現有涉外律師5000餘名,其中345位律師加入各類國際組織,82位律師在組織中擔任職務(含曾任和現任)。在公證行業,北京具有涉外法律服務資格公證員327名,佔公證員總數74.6%。
“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爲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法治支撐。”北京市司法局人事警務處處長尹宏偉介紹,未來北京將繼續優化服務保障,打造“國際級”人才生態,推動首都從“涉外人才大市”更好邁向“涉外人才強市”。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1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