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揭最新統計 太子集團十家往來銀行六年洗防通報52次
金管會出示最新統計 太子集團十家往來銀行六年來的洗防相關通報共52次。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今日在立院財委會出示太子集團鉅額金流相關的通報統計,從107年進入臺灣迄今,合計大額通報和疑似洗錢通報,十家銀行總共進行52次通報,而對此立委李坤城也質疑,通報這麼多次,但仍爆發該集團的鉅額洗錢案,抨擊國家洗防機制已失靈。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強調,整個太子集團洗錢,要關注的不只是在銀行體系的金流而已,也包括資金匯入,而就銀行的金流面,每天這麼多外資進來,銀行都有把關的機制,金管會檢視銀行的大額通報初步來看是有符合規定的,至於EDD是否有確實進行,金管會還要進一步瞭解。從該集團107年進入臺灣到現在,在10家銀行共有60個帳戶。
彭金隆強調,金管會在監管銀行對金流的洗錢防制時,會依照A、B、C程序來管理,分別爲事前在納客時的KYC是否有作好,事中過程是否依照規定來查覈,以及事後會檢討是否法規還有可補強之處;太子集團在國內銀行共有60個帳戶,散佈在10家銀行,彭金隆指出,經過金管會了解,這10家銀行都有通報,將通報資料提供調查局作分析、運用,並分送給相關執法機關。
金管會銀行局局長童政彰備詢時指出,經銀行局向這十家銀行了解,108年起都有持續作大額申報和可疑性申報,統計從108年至今金融機構有52次的通報動作,李坤城抨擊,這顯示整個國家洗防機制有問題。
立委林思銘則抨擊太子集團拿23億資金去買多戶和平大苑豪宅,其中310萬資本額公司從銀行貸款2億多,3間公司貸款6.5億,對此彭金隆則迴應,貸款資金並非以不動產爲擔保,而是以大額存單爲抵押向銀行進行擔保,在銀行風控上是合規的。
童政彰受訪時說明,所謂的「國家洗防金三角」,包括了國家洗錢防制情資中心,監理機關,還有執法機關。其中,監理機關不只金管會管理金融機構,也包括了非金融機構的管理,例如地政士若有客戶異常買進大額不動產這類情況也要通報,則由內政部管理,相關情資送到洗防中心之後,會分散給執法機關運用,包括稅務局,或是刑事局、檢調都是執法機關。
若以此案來看,金管會所關注的爲是否事前作好客戶的KYC,而客戶在資金運動時,是否作EDD,亦即持續強化對客戶的審查,當金流有異常時,是否有作大額申報、疑似洗錢申報,這是金管會監理的重點,因爲金管會沒有犯罪調查的工具,只能進行上述的管理。
童政彰也指出,客戶進來的資金不見得是僑外資,而是一開始以本國人身份進來,之後以更換公司負責人方式,才變成僑外資,但銀行也有去向經濟部查是否符合僑外資資格,銀行局向銀行了解之後,銀行都有作到。童政彰也說明,這些公司雖然一口氣買很多不動產,但一開始向銀行開戶頭時,就是以不動產公司名義作登記,表明就是不動產投資業,資金不只來自柬埔寨、也來自美國、新加坡等全球資金,銀行亦有審查其申請開戶、營業項目與商業登記內容是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