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報早評 | 這項天津人身邊的便民服務,居然還有好多人不知道

文|木棉

不久前,天津市人社局公佈了首批94家就業驛站名單。這些已投入試運營的驛站,爲周邊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打造出了暖心的“家門口”就業服務,這是天津在就業服務領域的一次大膽創新與實踐。

就業,作爲民生之本,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天津今年的20項民心工程中,“津彩e就業”驛站建設,就排在了首位。根據目標,今年本市要建成100家就業驛站,通過打造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基層就業服務網點,促進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羣體穩就業增收入 。

天津就業驛站的建設,實質上是將傳統就業服務網絡下沉到社區治理的“最後一公里”。每個驛站平均覆蓋3至5個社區,形成15分鐘就業服務圈。這種空間重構打破了傳統政務服務“坐等上門”的被動模式,通過設立在居民區的實體站點,使就業服務從“政府大樓”走向“街頭巷尾”,構建起觸手可及的服務網絡。

從報道來看,就業驛站不僅能摸排就業需求、精準掌握重點羣體的情況,還能歸集就業崗位,不管是穩定就業的崗位,還是靈活就業的崗位,都能給大家找出來。而且驛站還提供各種就業經辦服務,宣傳就業政策、幫忙進行就業供需匹配,要是您想提升職業技能或者有創業的想法,也能在驛站得到指導和幫助,對就業困難羣體,還會提供專門的援助服務。

從實際效果來看,天津就業驛站已經展現出諸多積極作用——

在西青區精武鎮,居民小李通過就業驛站登記求職信息。工作人員根據其求職意向推薦企業,小李成功入職,和他一同通過驛站實現“家門口”求職就業的還有其他居民 。精武鎮就業驛站輻射範圍廣,自運營後不斷有羣衆上門諮詢、登記求職信息,目前已有30餘家企業及求職者進行了登記。

南開區王頂堤街道就業驛站舉辦了就業創業援助會,吸引衆多居民前來了解政策、求職。自試運行以來,已有50餘位求職者上門登記求職信息,部分大齡失業居民成功入職心儀崗位。

這些實例充分證明,就業驛站切實爲求職者和企業搭建起了溝通的橋樑,有效促進了就業供需的精準匹配。

當然,目前就業驛站也面臨一些挑戰。有記者採訪發現,仍有不少居民對這一服務平臺知之甚少。就像南開區嘉陵道街就業驛站,雖然有不少居民來諮詢政策、幫孩子找工作,但還是有部分居民對驛站的功能不太清楚 。針對這些問題,各驛站也在想辦法,比如通過網格羣發佈招聘信息、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就是爲了讓更多人知道就業驛站,享受到它帶來的便利。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天津就業驛站的建設不僅是一項便民工程,更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有益探索。它用有形的空間載體架起無形的服務橋樑,將政府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羣衆生活的毛細血管中,爲新時代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可複製的天津樣本。隨着“津彩e就業”工程的深入推進,這張編織在社區裡的就業服務網絡,必將爲更多勞動者點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