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億元債務黑洞吞噬棒傑股份:光伏子公司逾期債務達淨資產329%,兩子公司借款違約股權遭凍結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穆硯
8月15日晚間,浙江棒傑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棒傑股份”或“公司”)連發三則風險公告:因3.9億元借款違約,兩家新能源子公司股權遭法院凍結;光伏板塊累計逾期債務飆升至9.86億元,佔淨資產329%;新增訴訟金額近4000萬元。儘管公司強調傳統服裝業務未受牽連,但光伏危機已觸發資產凍結與融資能力塌方,債務雪球正滾向的上市公司主體。
公告稱,經公開渠道查詢,並結合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獲悉公司持有的下屬子公司浙江棒傑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揚州棒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被司法凍結。凍結的原因系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行訴揚州棒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申請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所致。案件涉及的財產保全金額爲39,030萬元,若公司後續未能與申請凍結方協商和解或未能償還相關債務,則被凍結的股權可能面臨對應39,030萬元部分被司法拍賣的風險。
公告披露,2023年6月29日,揚州棒傑因生產經營需要,向興業銀行申請50,000萬元項目貸款,雙方簽訂編號爲11202S123209《固定資產借款合同》。同日,公司與興業銀行簽訂編號11200S123208A001《最高額保證合同》。2023年12月15日,揚州棒傑與興業銀行簽訂編號11200S123208B001《最高額抵押合同》。
現興業銀行因揚州棒傑違反合同約定逾期還款,宣佈合同項下所有應付款項全部立即到期。並主張公司對揚州棒傑應承擔的全部債權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截至本公告日,上述案件尚未進入開庭審理階段。
公告顯示,截至本公告日,上述案件尚未進入開庭審理階段,在未經有管轄權的法院作出判決並生效之前,公司被凍結的子公司股權暫無被司法拍賣的風險,上述子公司股權司法凍結事項暫時不會影響公司及子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也不會導致公司對上述子公司股權的所有權發生變更。公司將積極協調,妥善處理本次子公司股權被凍結事項,與申請凍結方進行和解協商,爭取早日解除被凍結股權。
當天,棒傑股份還發布了關於光伏板塊子公司部分借款逾期的公告。
公告稱,公司光伏板塊子公司受外部經營環境承壓、金融機構授信政策收緊的影響,出現部分授信無法續作、被金融機構要求提前償還的情況,導致短期債務壓力較大,致使光伏板塊部分子公司出現未能按時履行部分債務償還義務的情況。
截至2025年8月15日,公司光伏板塊子公司在金融機構累計逾期或提前到期的借款金額合計約98,640.59萬元(上述借款金額不包含因逾期產生的違約金、滯納金和罰息等),占上市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淨資產的328.97%。
自前次披露日至2025年8月15日,公司光伏板塊子公司在金融機構累計新增提前到期的借款金額約1,936.14萬元(上述借款金額不包含因逾期產生的違約金、滯納金和罰息等),占上市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淨資產的6.46%。
本次子公司新增提前到期所在的金融機構爲債委會成員,受光伏行業復甦增長不及預期、光伏板塊子公司經營情況進一步惡化等因素的影響,致使光伏板塊子公司出現未能按時履行部分債務償還義務以及新增金融債權人要求提前償還借款的情況。公司及子公司已就上述情況積極與銀行等相關方溝通,計劃通過留債展期、借新還舊、調整還款計劃等方式,逐步化解債務逾期問題。
上述借款全部都由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公司屆時將有履行擔保義務的風險。由於部分借款逾期,公司可能會承擔相應的違約金和滯納金等額外財務成本。同時借款逾期事項會導致公司融資能力下降。公司存在因借款逾期面臨訴訟、仲裁、銀行賬戶被凍結、資產被凍結等風險,可能對光伏板塊日常生產經營造成一定的影響。公司無縫服裝板塊未對光伏板塊提供任何抵押和擔保,目前業務經營穩健,財務狀況良好,公司將繼續加強無縫服裝板塊產品研發,穩步推進工廠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設,提高運營效率,積極拓展銷售渠道,保障公司無縫服裝業務進一步發展。
棒傑股份當天還披露了公司累計訴訟、仲裁案件暨進展情況。
截至2025年8月15日,公司及子公司連續十二個月內新增尚未披露的訴訟、仲裁事項的涉案金額合計約爲3,965.29萬元,涉案金額累計達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歸屬於母公司淨資產的13.22%。
截至2025年8月15日,公司及子公司被凍結83.90萬元存單-銀票保證金(受限資金)及3,363.58萬元(非受限資金)銀行存款,合計3,447.48萬元,占上市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總資產的比例僅爲1.05%。且上述被凍結銀行賬戶非公司各板塊業務開展結算唯一賬戶,公司仍能通過其他銀行賬戶正常開展日常經營業務。針對銀行賬戶被凍結相關問題,公司正在積極與相關方進行溝通,爭取儘快解決相關糾紛事宜,從而解除銀行賬戶資金被凍結狀態。
此前,7月下旬,棒傑股份公告稱,陳劍嵩、陶士青、楊軍、王心燁、劉栩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董事會非獨立董事職務,且一併辭去相關董事會專門委員會職務。其中,陳劍嵩彼時爲公司董事長。
8月11日,隨着新的非獨立董事補選完成,棒傑股份召開董事會會議,完成新管理層的選舉與聘任。具體來看,選舉曹遠剛爲董事長,選舉賀琦爲副董事長,聘任夏金強爲總經理。
此外,棒傑股份對董事會專門委員會人員組成進行了調整。
棒傑股份的管理團隊“大換血”,與公司光伏業務持續失血、拖累公司發展,最後忍痛“割肉”息息相關。
業績方面,2025年上半年,棒傑股份預計淨虧損1.2億-1.8億元。公司解釋稱,受光伏板塊子公司債務壓力及停產影響,報告期內處於虧損狀態,虧損的主要原因爲公司光伏板塊長期資產金額較大,設備折舊、廠房租金等固定費用較高。此外,受公司流動性風險持續影響,公司對因供應商、金融機構等債務逾期的違約責任計提了預計損失。
審讀:吳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