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2月金融數據出爐:政府債加速發行支撐社融增長 信貸對實體支持依然有力度
財聯社3月14日訊(記者 王宏)今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2月金融數據。2025年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20.52萬億元,同比增長7.0%,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17.29萬億元,同比增長8.2%;2月單月,社融規模增量爲2.24萬億元,同比多增7416億元。
“政府債券加速發行是支撐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的主要原因。”權威專家對財聯社記者坦言,2月地方政府債發行明顯加快。相關數據顯示,用於化解地方債務的置換債券發行近8000億元。
貸款數據方面,截至2025年2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61.78萬億元,同比增長7.3%。結構上看,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爲33.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4%,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爲14.48萬億元,同比增長10.3%,以上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2月曆來是貸款小月。”多位市場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數據符合預期。
政府債、企業債對社融支撐力度大
根據上述數據,2月用於化解地方債務的置換債券發行近8000億元。該數據超過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比今年1月發行量高出6000億元以上。
“隨着再融資專項債加快發行,融資平臺等主體用發債資金歸還銀行貸款的情況也會有所增多,短期內可能會影響信貸總量。”權威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同時,企業債券淨融資較快增長也對社會融資規模有一定支撐作用。
事實上,財聯社記者結合調研情況,去年下半年以來,債券市場利率總體處於低位時,就有企業抓住時機加大債券融資力度,降低了整體融資成本。
此前,有市場機構機構調研發現,一家東部地區化工企業發行10年期公司債的利率從去年3月的3.15%下降至今年2月的2.4%,1年時間內累計降低了0.75個百分點。“隨着財務負擔逐步減輕,企業能夠更好地輕裝上陣,謀發展、提效益。”
如何看貸款增速?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究竟如何?
2月曆來是貸款小月。此前,財聯社C50調查顯示,市場預測2月人民幣貸款新增規模即在萬億左右。今日,數據公佈後,多位市場人士也反映“符合預期”。
權威專家則對財聯社記者分析,還原專項債置換影響後,貸款增速其實並不低。
“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快發行後,短期融資平臺可能會償還一部分銀行貸款,體現爲這部分存量貸款數據的減少。”上述專家坦言,但這只是資金結構的轉換,實體經濟獲得的融資支持沒有減少。而且,專項債置換融資平臺貸款也有助於各地紓解資金鍊條,減輕經濟包袱、支持地方騰出更多資金用於保障民生、支持創新等,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能,也會增大未來信貸增長的潛能。
根據市場測算,如果還原地方專項債置換因素的影響,2月新增貸款可能還要增加2000億元左右;今年1-2月共發行了約1萬億元專項用於置換隱債,其中2月份發行了近8000億元,專項債置換對貸款的影響後續還會存在。
“從全年角度看,開年信貸增長穩一些,更符合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特點。”有市場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根據統計,近10年來,1-2月累計新增貸款約佔全年新增貸款的20%-30%,即便不考慮還原因素,今年同期增量也符合歷史平均水平。
近兩年來,央行一直在引導金融機構保持貨幣信貸平穩增長,防範資金淤積空轉,金融持續支持經濟發展後勁也會更足,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穩定和可持續的金融環境。業內專家表示,伴隨我國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貨幣信貸增長也呈現新規律,各方面的規模情結也正逐步淡化。
“剔除春節因素對貸款數據的影響,將1-2月貸款增量合併看待,從這個角度觀察,今年以來貸款投放算不錯,在去年高基數上還實現了較快增長。”市場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