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臺幣升值主因 金融時報:中央銀行陷於進退兩難

(資料照片)

臺幣兌美元匯率昨(2)日飆升9.53角收31.064元,單日升幅寫下史上之最。英國金融時報專欄披露臺幣升值主因,並認爲中央銀行目前陷於兩難!

臺幣兌美元匯率昨(2)日飆升9.53角收31.064元,單日升幅寫下史上之最,對臺幣迎來史詩級升值潮,下週30元大關岌岌可危。外資熱錢趁新臺幣還相對便宜時已搶先卡位,只要升值的預期心理還在,後續效應應會一波強過一波。

除了進行中的對等關稅談判,「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更受到熱議,若美國啓動壓迫貿易逆差國的貨幣大幅升值,1985年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效應勢將重演,一場外資熱錢來襲的風暴也無可避免。

對此,金融時報專欄作家Alphaville則認爲,臺幣近期升值走勢,有可能是壽險業者急忙對衝美元曝險所導致。

作者指出,臺灣壽險業者的海外資產高達1.7兆美元,當中多數爲美國公債。而外幣的曝險不斷增加,對美元亦未採取較爲嚴格的避險措施。

換言之,臺灣壽險業者把本身的償付能力,押注在「央行能有效避免臺幣大幅升值」!因此,文章推測,近期臺幣升值有可能是壽險業者急於進行避險所導致。

文章強調,中央銀行一方面可以採取措施,以抑制升值的壓力;但又怕被美國財政部列入「匯率操縱國」黑名單,加上關稅談判、軍事依賴等因素,中央銀行目前陷於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