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導致2名兒童去世,六問“食腦蟲”感染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詩瑜)近日,兩名兒童因“食腦蟲”相繼離世,引發關注。8月22日晚,福建一名5歲女孩杏兒的母親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孩子在搶救60天后離世。此前曾在游泳、泡溫泉後出現頭痛、低熱、嘔吐等症狀,後被確診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8月11日,一名6歲男孩因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蟲離世,據其母親回憶,男孩感染前曾在學校打水仗、在公園撈魚。
食腦蟲是什麼?哪些人羣感染風險高?該如何預防?針對大衆的疑問,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麗素教授進行詳細解答。
疑問一:食腦蟲是什麼,包括哪些種屬?
黃麗素:“食腦蟲”一般指的是阿米巴原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可分爲腸內溶組織阿米巴和自由生活阿米巴。後者可侵入人類大腦,包括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狒狒阿米巴和棘阿米巴等類型。其中,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主要通過嗅神經直抵大腦,留給免疫系統反應的時間極短,一旦造成腦疝極難治療,也是幾種阿米巴原蟲中致命性最強的。狒狒阿米巴原蟲可通過皮膚、鼻咽等感染人類,若是皮膚破損導致的感染持續時間較久,若是通過鼻咽感染導致腦炎,病情往往進展迅速。
疑問二:哪些地方爲食腦蟲高發環境?
黃麗素:自由生活阿米巴常見於溫暖的水體中,如湖泊、池塘、土壤和未經處理的水池中。根據既往報道,食腦蟲感染主要發生在野外、田地等環境。在農業活動中,當人們赤腳下田,阿米巴原蟲可能通過皮膚進入人體,造成感染;也有人在湖泊中游野泳或用水沖洗鼻腔時,阿米巴原蟲通過鼻腔進入腦中,導致顱內感染。
疑問三:感染後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黃麗素:若食腦蟲侵入大腦,可能造成頭痛、嘔吐、嗜睡、偏癱,甚至昏迷,感染持續數日可能造成顱內高壓,導致腦疝,患者意識恢復困難,可能造成腦死亡。食腦蟲感染後初期症狀往往是頭痛、發燒、嘔吐,需要在腦脊液或病竈組織裡找到食腦蟲或通過分子檢測確診。早期可通過快速給藥降低顱內高壓,目前治療的主要用藥包括兩性黴素B、複方磺胺甲唑、硝羥喹啉等,這些藥物都需在顱內壓降下後快速用藥,才能建立起血藥濃度。
疑問四:高危感染人羣有哪些,救治有何難點?
黃麗素:在全球報道的200多例食腦蟲感染案例中,免疫缺陷人羣相對更加高危,有野泳、光腳種田等暴露史的人感染機率更大。根據我國救治經驗,兒童感染的比例相對更高。
這種疾病進展非常迅速,加上感染比例極低,很多地區缺乏相關救治經驗。一方面,基層醫院可能缺乏對食腦蟲的識別、顱內高壓的判斷和顱內高壓的干預手段。另一方面,相關藥品並非常備藥,易耽誤救治的黃金時間。目前,針對阿米巴原蟲感染的治療藥物,多爲成年人用藥,很少有專門給兒童顱內感染治療的藥物。
疑問五:既往是否有治療成功的案例?
黃麗素:近一年半內,我們醫院有過兩例食腦蟲救治成功案例。其中一名患兒因暑期在郊區下河游泳發生感染,出現抽搐、頭疼、發燒等症狀,確診食腦蟲感染後,醫院立即啓動多學科協作進行個體化給藥治療,2個月後患兒轉危爲安。
疑問六:預防感染可採取哪些措施?
黃麗素:食腦蟲感染的致死率高,但感染機率低,大衆無需過度擔憂。首先,注意不要前往不正規的游泳場所,如在湖泊、池塘等水中游野泳。其次,爲避免嗆水導致食腦蟲進入鼻腔,可佩戴鼻夾或在游泳時儘量保持頭部高於水面。最後,如果遊過野泳且出現發熱、頭痛等症狀,應儘快前往有救治經驗的醫院治療。